構式研究的認知事件框架進路
講座時間:2017年5月17日下午2點半至4點半
講座地點:如心樓806
主講人:程琪龍教授
講座簡介
在認知科學的關照下,語言研究成了一種超學科的研究。其理論表述取假設—驗證為其大法,假設理論模式更關注基于使用的理論模式。當今理論表述,注重動詞和論元結構之間的關系,并由此形成不同研究進路。其中包括詞彙進路、構式進路和詞彙—構式進路。雖然他們對動詞和論元結構之間的關系,各有表述;但他們都關注動詞和論元結構之間的關系。我們采用認知事件框架(簡稱CEF)進路,來探究解決形式語法和認知語言學的理論表述短闆。認知事件框架是表述概念語義(相當于百科語義以及Langacker所說的conceptualcontent)的理論模式,它既聯結感知運動認知系統,又通過語言語義聯結語言表達(包括句法結構和音系結構)。CEF表述小句的概念語義,而不是動詞語義。CEF和Talmy (2000)的事件框架一樣,可以有不同的顯隐組織(windowing-gapping organization)。但是,漢語的不匹配小句證明,可凸顯的框架成分,其範圍比Talmy的事件框架要大。通過CEF的研究,我們還看到,漢語是一種塊狀語言;相比之下,英語以及其它印歐語言,僅僅是一種鍊狀語言。和鍊狀語言相比,塊狀語言在心智組織中,需要更多的隐性概念語義。
主講人簡介
程琪龍,上海大學外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就讀于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語言學系(碩士)和香港大學英文系(博士),并連續數年獲美國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 亞董會學者資格及香港大學李嘉誠基金會李嘉誠學者資格。程琪龍教授強調合理的語言學理論必須通過漢語事實驗證,重視語言學和心理、生理、計算工程等學科的交叉性,提倡各交叉學科為語言研究服務的超學科觀點和理論方法。主持并完成多項科研項目,包括國家社科2項、省市級社科2項,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項。出版學術專著6部,譯作1部,發表學術論文90餘篇,其中近60篇在《外語教學與研究》、《當代語言學》、《外國語》、《現代外語》等CSSCI語言類核心期刊上發表,應邀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10多所院校講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