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通知
北京大學羅炜教授講座通知--性别視角下的德語文學
來源: 發布時間:2017-11-07

主講人:羅炜教授

 

講座時間:201711916:00-18:00

 

講座地點:如心樓806

 

講座簡介

性别理論的發展演變與近一個半世紀來的婦女解放運動密切相關。學界有“女性主義三代論”或“三代婦運理念說”。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初期為第一代女性主義,秉持“男女同一性”理念,以男性為榜樣,具有“男性中心主義”性質。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第二代女性主義以法國“男女差異論”理念為代表,強調女性特質,具有“女性中心主義”性質。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出現的第三代女性主義已經發展到超越性别階段,主張性别多樣性,秉持性别流變觀,将性别的解放視為個體任務,是一種主張包容各種差異的、嘗試和男性攜手并肩的新女性主義,因而具有“非排他”性質。性别理論的三段式演變模式也在德語文學創作和研究中得到反映。講座主要聚焦産生廣泛影響、具有承上啟下意義的第二代“排他性”女性主義與德語文學及其研究的關系,同時關注性别理論近年來的新趨勢與新動向。

 

主講人簡介

羅炜,北京大學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德語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德語語言文學、德語國家曆史文化等領域的教學、研究與翻譯工作,主要研究領域為現當代德語文學、中德文學文化關系。主講本科課程有《德語名家中國著述選讀》、《德國曆史》和《德語精讀》等,主講研究生課程《德語文學名著鑒賞》、《德語小說專題》和《中德文學文化關系》等。著有德文專著《德布林和中國》(2004);編寫出版教育部“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德國曆史基礎教程》(2011)。先後在《外國文學評論》、《北京大學學報》、《文藝報》等發表論文數十篇,如《評〈柏林,亞曆山大廣場〉——德布林哲學思想的演繹》、《不要低估這種能量》、《布萊希特和孔子》。另翻譯出版德語文學名著一百二十萬字,如德布林著《柏林,亞曆山大廣場》(2003年出版,2008年再版)、托馬斯·曼著《浮士德博士》(2012年出版,2016年再版)和羅伯特·穆齊爾著《學生托樂思的迷惘》(2012)等,其中譯著《浮士德博士》獲北京市第十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版權所有: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认证平台)Platinum China 2011 未經授權禁止複制或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