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物觀我——解讀赫塔·米勒作品中的自然
主講人: 餘楊 教授
講座時間:2017年11月2日16:00-18:00
講座地點:如心樓806
講座簡介
赫塔·米勒作品中的自然風景以其極端性引人矚目,它隻指向單一的價值維度——恐懼與死亡。她的自然觀與存在觀、人生觀融合為一,決定了她與世界、與他人之間的關系,自然因此不僅具有認識論上、也兼具有社會政治維度上的意義。米勒對自然的認識于其主題選擇、風格形成、文本空間與時間的建構産生了深遠影響,并滲透到她的核心詩學原則如“虛構感知”、“陌生的目光”與“越界”之中,奠定了其所有作品特有的“悲涼”基調,是理解其作品内在關聯不可或缺的前提。在自然描寫中,概念性的認知、道德倫理與情感想象融為一體,實現了更為深曲而多義的審美效果。
主講人簡介
餘楊,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西語學院德語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德國圖賓根大學哲學博士。主要從事德語現當代文學、德語詩學等領域的教學、研究與翻譯工作。主講課程包括德語文學導論、德語文學作品分析、德語詩學名篇選讀、文學理論批評與實踐、德語戰後文學、德語文化學導論等,著有德文專著„Wie Fremdes vertraut wird und fremd bleibt“: die Rolle der Dritten Welt im politischen und literarischen Werk von Günter Grass(2005);譯有赫塔·米勒作品《呼吸秋千》(合譯,2010)。先後在《外國文學評論》、《國外文學》、《同濟大學學報》等發表論文數十篇,如《海涅與格拉斯對理性的質疑》、《作為迷信的啟蒙— 君特·格拉斯在<頭生>與<伸舌>中對啟蒙辯證之反思》、《虛構的感知—赫塔·米勒詩學觀初探》、《西西弗斯乃我所需的一種态度-試析君特·格拉斯對加缪哲學的接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