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通知
清華大學生安鋒教授講座通知——後殖民主義思潮與世界主義理想
來源: 發布時間:2018-11-13

後殖民主義思潮與世界主義理想

 

 

 

 

主講人:生安鋒教授

講座時間:20181120日(星期二)晚7:00-8:45

講座地點:如心樓806會議室

 

 

 

講座内容

後殖民主義既是一股十分強勁的學術思潮,也是文學批評和文化批評的一種重要方法。它先是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來自第三世界的學者發起并興盛于西方學術界,在世界範圍内産生了不可小觑的影響力。它強調殖民話語與被殖民話語之間的商讨對話和疆界穿越、倡導文化認同的“阈限性”協商,欣賞一種文化的“居間狀态”,并認為正是對這一具有模糊性和混雜性的接觸域的認可與闡釋,處于後殖民時代中的我們才能實現一種理想化的文化共存狀态。後殖民理論家霍米·巴巴等主張尊重文化差異,強調弱勢文化在強勢文化内部實行有效抵制的混雜化策略,最終導向一種不同文化互相交雜、不同民族彼此尊重的、相互依存的世界主義理想。

 

 

 

專家簡介

生安鋒,男,1970年生。現任清華大學外文系教研系列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比較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入選2010年度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12年度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計劃并擔任北京語言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學術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文藝理論學會會員、中國比較文學學會會員、理事,國際比較文學學會會員等。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後(2007-2008)、中美富布賴特高級研究學者(in Stanford University, 2015-2016美國國家人文中心訪問學者(Luce China Fellowship2016)。《文學理論前沿》副主編并擔任國内外多家期刊的編委、審稿人主要承擔英語專業研究生及本科生的“美國文學”、“聖經文學”、“新曆史主義文學理論”、“西方文論”、“當代西方學術前沿專題講座”、“比較文學導論”、“美國女性文學”等課程。已主持并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兩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兩項及其他各類項目多項;現主持清華大學自主科研項目一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項目和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大項目子項目各一項,北京市社科重點項目一項。出版著作、譯著等共七部。有學術論文、譯文等五十餘篇發表于《文藝研究》、《外國文學研究》、《清華大學學報》、《外國文學》、《文學評論》、《中華讀書報》及《文藝報》等國内報刊,及知名國際學術刊物Neohelicon; Ariel (a review ofinternational English literature); The Minnesota Review;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Culture;ComparativeLiterature Studies等,其中有8篇論文被國際A&HCI檢索系統檢索收錄,1篇被國際SSCI檢索收錄。研究領域包括英美文學、當代西方文論、比較文學、文化研究等。

 

版權所有: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认证平台)Platinum China 2011 未經授權禁止複制或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