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北航2024年人才培養大會及人才培養大讨論即将召開之際,黨委宣傳部特别推出“人才培養工作系列報道”,生動展現學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系統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質量,以一流理念、一流師資、一流平台、一流服務、一流文化培養一流人才的生動實踐,進一步營造“崇尚立德樹人成效、崇尚卓越學術成就”的濃郁氛圍,凝聚共識、堅定信心,彙聚廣大師生追求卓越、争創一流的磅礴力量。
每到四月的北航校園,同學們在課餘時間都如火如荼地忙着同一件事——備賽“馮如杯”。寫論文,做展演,項目團隊密切協作……低年級本科生在創意賽道初探科研,高年級本科生在主賽道緻力創新。今年,研究生的身影也加入進來。在“馮如杯”的舞台上,北航學子沉浸式感悟科技創新的魅力。
每逢周末、假期,還有一群群北航學子,一頭紮進所在團隊的“工廠”“車間”,他們造賽車、造飛機、造衛星、造火箭,他們體驗過淩晨的試飛、經曆過賽前的鏖戰,用科技創新實現了在校園裡做總師的夢想。一支支北航大學生科技創新團隊,用自行設計、研發、制造的獨一無二的作品,交出敢為人先的青春答卷。

北航連續十八屆捧得全國“挑戰杯”競賽優勝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學子要樹牢科技報國志,刻苦學習鑽研,勇攀科學高峰,在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中綻放青春光彩。近年來,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英国官网网站形成了以“馮如杯”競賽為基礎的“四層次”科創實踐育人體系,系統化構建了學生科創政策保障機制,不斷強化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學校積極搭建各級各類大學生科技創新平台,實現國家級、省部級創新創業榮譽稱号“大滿貫”。在各類學生科技創新政策支持下,學校在“挑戰杯”“互聯網+”等全國賽事中取得頂尖成績。一大批學生科技創新成果實現産業化,服務國家重大戰略。
如今,學生科創已經成為北航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亮麗名片。學校将持續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傳承弘揚以“空天報國”為内核的北航精神,堅持科教融通、産教融合導向,推進科研優勢轉化為人才培養優勢,全面促進學校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提升,着力打造科創育人北航範式。
“一盤棋”全員參與,讓科創成為人才培養沃土
三次捧得全國“挑戰杯”競賽最高榮譽,連續十八屆捧得全國“挑戰杯”競賽優勝杯(全國唯一),近五年在首都“挑戰杯”競賽中“五連冠”;獲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原“互聯網+”大賽)首屆全國冠軍,累計三次全國亞軍,冠亞季軍數量全國第二……脫穎而出的科創項目、金光閃閃的全國榮譽,都孕育自北航學生科技創新品牌賽事——連續舉辦三十三年的“馮如杯”競賽。

第三十三屆“馮如杯”項目展覽展示現場
“馮如杯”競賽于1991年設立,為紀念航空先驅馮如而命名。競賽始終注重群衆性和選拔性相結合,現今已有10萬餘名學生參賽,作品數量5.5萬餘件,本科每屆學生參與競賽比例超90%。賽道設置貫穿本科四年,讓本科生在不同的學習階段,通過選擇合适的賽道鍛煉科技創新能力,成就更好的自己。各學院也針對學科特色,陸續設立了14項“馮如杯”專項賽,進一步突出競賽的專業性、指向性。北航聚焦學生科技創新實踐的全員覆蓋、優秀項目的疊代升級和創新人才的持續深造,持續提升“馮如杯”競賽水平,厚植科技創新人才成長“沃土”,不斷提升科創育人的深度廣度。

第三十三屆“馮如杯”項目複評答辯現場
傳承發展三十餘年,随着學校人才培養模式不斷革新,“馮如杯”競賽也與之緊密結合,屢屢煥發新生。1991年比賽創立之初,确定科技制作競賽一等獎的第一作者可免試推薦研究生;2010年,結合兩校區辦學新格局,打造“零起點全覆蓋”雙創教育體系,設立“創意大賽”;2022年,“馮如杯”競賽改革為“一杯五賽”,逐步推進競賽由“創新為主”向“創新與創業并重”轉變;2023年首次設立産業賽道,強化産教融合,引導學生運用科技創新成果解決産業技術難題。

“速滑視界”團隊合影
學校在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3)産業賽道的首個金獎——“速滑視界”項目,正是自“馮如杯”競賽産業賽道培育而來。“看到這個命題後,我們第一時間與百度公司取得聯系,前後經過數十次調研讨論,最終确定命題解決方案。團隊以我們在冬奧會中取得的科技冬奧成果為基礎,進一步攻克技術難題。”“速滑視界”負責人、北航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生張藝鳴如是說。

第三十三屆“馮如杯”制作組一等獎答辯現場
在2024年舉辦的第三十四屆“馮如杯”競賽中,大賽主賽道新增研究生組,新增卓越工程師創新設計專項賽、“設計+”藝術交叉專項賽等4項院級專項賽,在發揮學科特色的基礎上進一步突出強調學科交叉融合。今年“馮如杯”競賽産業賽道引入“揭榜挂帥”機制,聯合華為、百度、航天科工、航空工業等39家大型央企、行業領先企業命題48道,面向全校各學段學生發布榜單,進一步促進産教融合、校企合作。截至目前,第三十四屆“馮如杯”共計報名項目4339項,其中主賽道報名項目1407項,同比增長516項。
“四層次”體系支撐,向世界發出北航青年聲音
成立全國首批國家級創新創業學院,獲批國家級示範性專業化衆創空間、北京高校大學生創業園、全國大學生創業示範園、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獲評國家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示範基地、全國創新創業教育典型經驗高校……一系列高層次平台落地,為在校生開展科創實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學校以創新創業學院統籌校内外資源,依托“馮如杯”競賽基礎,構建了“教學基礎-校内賽道-國内競技-國際平台”四層次科創育人體系。
——深化科教融通育人模式,奠定學生科技創新教學基礎。通過科研課堂、省部級以上重點實驗室等提升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孵化高水平科技創新項目。學校省部級以上重點實驗室開放率100%,實現大二、大三學生全覆蓋,将科研實驗室轉變為最大的育人課堂。
——推動科研課堂與競賽有機銜接,暢通校内科創賽道。2023年,共19個科研課堂優秀項目推薦入圍“馮如杯”競賽一等獎答辯,獲得一等獎4項。學校将進一步擴大科研課堂優秀項目直接入圍主賽道一等獎答辯比例,設置師生共創專項賽道,強化科研課堂與“馮如杯”競賽聯動。

學生科技創新“四層次”工作體系
——鼓勵優秀學生科創項目參與國内競技,孵化出一大批有影響力的科創成果。在“挑戰杯”“互聯網+”等國内外高水平科創競賽中,在交通運輸、智慧城市、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領域高水平科創競賽中,北航學子多次斬獲全國冠軍。“毫厘靈探-超微型高機動機器人平台”項目,就是第十八屆“挑戰杯”“黑科技”展示活動“星系”級全國第一。“海面與海下的特種環境偵查、海上平台管道的排查與除鏽等軍民領域均對超微型機器人平台有着迫切需求。我們把三維電感做到了芯片上,電感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毫厘靈探”團隊成員、經濟管理學院本科生趙唯至說,研發體積微小、動力靈活、控制精準的超微型高機動機器人平台,是攻關該領域“卡脖子”技術的有效路徑。

“毫厘靈探”團隊被央視報道
——引導學生走上國際平台,向世界發出北航青年聲音。在國際舞台上,學生Space Ranger團隊獲得2023年世界大學生立方星挑戰賽國際總冠軍,他們的作品将由中國火箭免費搭載發射。這一團隊由來自宇航學院的11名本科生組建而成,他們緻力于通過國際合作,建立全球空間碎片監測星座,為人類和平探索和利用太空,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根據立方星的技術特點,通過将課題組的科研方向進行轉換,我設立了Space Ranger立方星項目,試圖采用創新技術手段解決微小空間碎片探測的國際難題。按照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利用三年時間,通過馮如杯和科研課堂等渠道培養了11人的本科生團隊,他們在SUCC比賽中的表現超出所有人的預料,期待衛星早日成功發射!”團隊指導老師、宇航學院副教授陳培這樣說。

第二屆世界大學生立方星挑戰賽Space Ranger團隊
“全方位”政策保障,助力學生實現校園總師夢
學校不斷細化人才培養路徑,推動校内校外資源整合,圍繞創新過程、保研激勵、學制變化、創業孵化等關鍵環節,系統化構建學生科技創新的“全方位”保障支持政策體系。
依托特色專業,集中優勢資源,支持高水平大學生科技創新團隊建設。學校多年來培育了以“馮如三号”、“北航四号”、航模隊、機器人隊、賽車隊等為代表的學生科技創新團隊,他們打破世界紀錄、挑戰技術前沿,榮獲多項國際、全國競賽獎勵。
“在工廠裡向師傅學複合材料加工相關技術時,我發現自己很擅長這項工作,就留在了機體制造小組。活重人累,很磨性子,需要嚴謹細緻耐心,一根線錯了就可能直接導緻飛機墜落。”“馮如三号”團隊成員、現已直博到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的褚淇泓感慨道。

本科生“馮如三号”團隊,打破無人機續航世界記錄
依托紮實的工作基礎,2023年,北航首批遴選了10支高水平學生科技創新團隊。首批入選團隊包括AERO方程式賽車隊、智能無人系統集群、百GHz芯片、機器人隊、亞太一号小衛星等。宇航學院副教授張曉天說,從北航1号到2020年發射成功的北航4号,再到正在策劃和推進的北航5号飛行器學生綜合項目,都“踐行了北航以航天綜合項目為載體的人才培養模式”,讓越來越多的北航學子“在校園裡當總師”。

軟件學院創業學子代表、深光科技創始人馮翀受北京衛視專訪
細化人才培養路徑,校院多部門協同,加大政策支持保障。學校聯動卓越工程師培養體系,每年選拔30名科技創新能力突出的優秀本科生保研至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針對優秀項目制定個性化幫扶措施。從參加學院“創新杯”科技競賽邁出科創第一步,一步步通過“馮如杯”“挑戰杯”“互聯網+”等科創賽事的考驗,軟件學院學子馮翀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創立了“深光科技”,公司現已完成Pre-A輪融資。北航從項目培育期到畢業創業期全方位政策支持,為他們的創業保駕護航。
在強國建設、民族複興的新征程上,北航将全面促進學校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提升,打造學生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的北航範式,讓一代代北航學子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譜寫無愧無時代的青春華章、做出無愧于時代的青春貢獻、創造無愧于時代的青春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