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會議與講座
德國海德堡大學德語系TilmanVenzl博士來我院講學
來源: 發布時間:2018-06-01

 

應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邀請,德國海德堡大學德語系狄爾曼·溫策爾博士(Dr. TilmanVenzl)自2018514日至20日來我院進行為期一周的講學,為外院德語系師生講授他關于德語文學社會學、十八世紀德語戲劇以及倫茨研究的最新成果。

Dr.Venzl先後在德國弗萊堡大學、法國索邦大學、美國哈佛大學、德國斯圖加特大學學習德語語言文學、數學和語言學,2016年在斯圖加特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現任教于海德堡大學德語系。自2007年至2016年,他多次獲德國人民學術基金會獎學金,并多次獲得馬爾巴赫(Marbach)、哈勒(Halle)、哥達(Gotta)以及沃爾芬比特爾(Wolfenbüttel)圖書館獎學金。Tilman博士是當代近代早期軍事和社會研究會(ArbeitskreisMilitärund Gesellschaft in der frühenNeuzeit)以及德國十八世紀研究學會(Deutsche Gesellschaftfür die Erforschungdes 18. Jahrhunderts)會員,德國人民學術獎學金遴選委員會以及期刊ScientiaPoetica評審專家。他的主要研究方向為文學與軍事、文學與政治、18世紀戲劇、文學研究中的社會科學理論以及安内特··德羅斯特-許爾斯霍夫(Annette vonDroste-Hülshoff)研究等,已出版學術專著1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德語系系主任吳曉樵教授對TilmanVenzl博士的來訪表示熱烈歡迎,并主持了Venzl博士的讨論課和講座,德語系副主任賀克老師和德語系本科高年級同學、博碩士研究生也積極參與了此次講學活動。

Venzl博士主要圍繞德國狂飙突進時期著名作家倫茨的戲劇作品《士兵》引導學生作深入的戲劇文本分析和思考。讨論課上,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把握作品,他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倫茨作品的時代背景和戲劇這一文學類别的特點,通過戲劇中語言特點和人物設置剖析18世紀德國等級社會的社會心理和普遍狀況。另外,他還通過列舉那一時代的不同文學作品來說明書信的作用和象征意義已經遠遠超過交流本身,指出戲劇中人物的哭泣也是袒露内心真實想法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課上,Venzl博士通過提問的方式啟發同學們積極思考,營造了很好的互動氛圍。

在周五的講座中,Venzl博士在講述社會背景中讓大家了解,18世紀軍事不僅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同時也在文學作品尤其是戲劇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那麼另一個問題也自然備受關注,究竟軍人能否結婚,針對軍人的生活應該實行怎樣的制度使其與社會更加和諧共存。當時很多人都思考過這個問題并提出自己的設想。法國著名哲學家盧梭認為,一個人單獨生存時本性是向善的,但是多人一起共處形成的社會便使原來積極的自愛在相互競争中轉變為消極的利己。怎樣避免這樣的變化,盧梭在1762年的《社會契約論》中提出自己的看法。而倫茨通過《士兵》同樣也說明社會中每個人都自私自利,隻站在自己的立場思考問題,卻根本沒有覺察到整個社會制度的錯誤,同時他也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案。通過對比兩人具體觀點,Venzl博士最後向大家證明倫茨在很多方面借鑒了盧梭的思想。

通過一周的講學,大家得以進一步走近倫茨及其作品《士兵》,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18世紀的文學、軍事和社會狀況。

 

版權所有: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认证平台)Platinum China 2011 未經授權禁止複制或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