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動态
北航學生赴德國開姆尼茨工業大學交換學習心得
來源: 發布時間:2015-11-05

2015年3月底,在經過将近一學期的前期材料準備和簽證過程後,我和同班的裴垚同學一起通過國家留學基金委的優秀本科生境外交流項目來到位于德國薩克森州的開姆尼茨工業大學進行了一學期的交換學習。這次難得的機會為我深入了解德國大學、德國生活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其深度和廣度是完全不能與單純通過互聯網信息觸及到的範圍相比的。
前期的申請材料、APS審核、簽證手續每一項都很繁瑣,有好幾次我都快要萌生打退堂鼓的念頭了,但好在有北航國際交流合作處的高源老師、童駿老師的耐心指導和幫助,我才能順利地完成所有前期材料準備,并如期拿到簽證出國。在出國前,我也做了很多生活上和心理上的準備。通過網絡,我基本了解了開姆尼茨的地理位置、氣候狀況、物價水平、交通便利程度,以及開姆尼茨工大的辦學實力和校園環境。在搜集信息的過程中,我對交換生活的期待值越升越高,心裡也十分期待。但我也明白,國外生活不同于國内,一開始可能會出現很多不适應和感受到文化差異的地方,而且還是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在心理上需要做好充足準備,以面對可能出現的文化障礙和語言障礙。
在做好思想準備後,我們踏上了出國的旅程。下飛機後,呼吸到清爽的德國空氣,才有了真切的實感。剛到的兩周時間都是在處理一些材料:宿舍入住、戶籍登記、銀行開戶、辦保險、購買手機卡、入學手續、向駐德大使館報到……同時也大緻熟悉了開姆的公交線路、超市、學校機構。在對新生活新奇和激動的環繞下,這兩周時間過得飛快且愉快。
差不多安頓好之後,學期也開始了。德語母語者的語速、教授級别的不算深入淺出的授課在最初都給我聽課理解造成了極大的障礙。日常生活中去超市買東西也會被玲琅滿目的商品名稱搞得暈頭轉向。這個時候我才意識到,盡管已經有了接近三年的德語學習基礎,可是在完全的德語語言環境中,不管是學術語言,還是日常用語,都跟之前學習的有很多差異,也就是說,課本上教授給我們的東西并沒有使我們成為地道的說話者。要完全融入德語語言環境,還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我想,這層語言障礙是出國交換對我最大的考驗,那麼努力跨越這道障礙便是最大的意義所在。從此,上課時我便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仔細聆聽教授的講課、同學的發言,參與讨論,盡可能去理解去消化,聽不懂的部分也要結合講義和上下文猜測大概含義,最終形成對這堂課内容的整體認識。對于一些要求提前閱讀大量材料的文學讨論課,更需要下功夫。其實很多一起上課的外國同學有着比我們更好的語言基礎,因為他們自己的母語跟德語隸屬同一語系,學起來會相對輕松。有時請教他們一些問題,也會得到很細緻且易懂的回答,跟他們合作完成一個報告或論文也能學到不少東西。在經過大約半個月的時間,我明顯感覺到聽力的提高,口語上也學會了更地道自然的表達,跟德國人交流已經能明白大部分的内容了。這是一個不小的進步。
開姆有一個特别好的互助項目叫“student buddy”,即每一個來到開姆的外國學生可以聯系到開姆本校的德國學生結成對子,在生活上、學習上接受他們的幫助。我的語伴是一個可愛的德國姑娘,她熱情開朗,對跨文化非常感興趣。我們一起喝咖啡、吃飯、看電影、參加學期趴體,我做過一桌子中餐請她吃,我們還互相交流喜歡的音樂,她也會經常給我推薦德國值得一去的地方。在我們的交流過程中,我能明顯感覺到她的善意,更是覺得國别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完全不是阻礙友誼發展的因素。直到現在,我還跟她通過聊天軟件保持聯系,會給她發中國的圖片,講述中國發生的有趣的事。她還會耐心解答我提出的任何語法、關于中德差異的問題。除了跟德國人的交流,我還結識了很多捷克、波蘭、韓國的留學生,我們在一起也會用各自知道的德語或英語交流。給外國人做中餐是中國人結識外國人的一個重要途徑。沒有一個外國朋友對中餐不感興趣的。當大家其樂融融地坐在一起吃中餐、喝啤酒時,很多友誼就升華了。
在德國待久了,也會自然而然地被他們自由閑适的生活方式所影響,也會躺在足球場旁的草地上曬太陽,也會時不時就想來點啤酒,也會漸漸覺得各式各樣的香腸和乳酪沒有那麼暗黑,也會習慣按時刻表來的公交車和周日不營業的商店。同時也會打破之前對德國的模式化印象:不是每一個德國人都很準時,但在工作中時間觀念是被重點強調的;不是每一個德國人都對足球感興趣;不是每一個德國人都沒有幽默感。這些通過跟德國人接觸得出的主觀感受、通過在德國生活得出的感覺和印象,才是這段交流學習生活應該在我生命中留下的痕迹。更覺幸運的是,親身了解過了德國文化,它對我的吸引力更大了,更堅定了選擇德語的這條道路。Deutschland,我會回來的!
文/倪藝文

版權所有: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认证平台)Platinum China 2011 未經授權禁止複制或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