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光流逝,轉眼間我在斯圖加特大學的學習已經結束了。還記得剛來到德國時的陌生和不适應,通過這幾個月的學習,不僅鍛煉了德語水平,增長了見識,也變得更加開放、更加寬容。
我在斯圖加特大學的課程一共有七門,包括德國曆史、德國國情、藝術與文學、語言學。德國的課程大緻分為三種:幾百人一起上的大課、十幾個人的讨論研究課以及助教在課後開設的練習輔導課。在我看來,德國的教學方法和國内并無本質區别,都是要靠自覺和自律。
課前老師會将課程内容上傳到網站上,我會提前将課件下載下來,到網上查閱資料,提前熟悉課程内容。因為會涉及到一些專有名詞,所以作為非母語者聽起課來是稍微有一點吃力的,通過課前預習的方法就會很好的提高課堂的吸收效率。課後助教會将與本節課有關的習題上傳,作為課後複習的材料,也是輔導課上所要講解的内容。
在這幾個月學習生活裡最讓我感到有成就感的就是國情課上的課堂展示,我們的展示主題的德國聯邦總統,由于第一次在德國做展示,心裡是十分緊張的。和同組的小夥伴一起準備了三個星期,原本隻有半個小時的報告卻在那天持續了九十分鐘。德國的老師不會像國内的老師一樣把問題和重點總結留到展示結束,而是會在中途重點的地方打斷,向我們或者聽衆提出問題、和同學們一起分析問題并探讨,對知識進行補充,引導同學們正确的理解一些重點問題。同學們各抒己見,課堂氣氛十分活躍,這讓我深深的感覺到了國外課堂開放的氣氛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們不同的思考方式。
如果說哪門課程讓我覺得吃力的話,那應該就是新德語文學課了。由于之前在國内的兩年都是以德語學習為主,甚少接觸德語文學,并且這門學科中會出現許多的文學概念以及專有名詞。和我們一起上課的幾乎都是母語者,老師講課并不會因為我們而放慢速度,并且有許多文學知識是之前在高中就已經打下基礎的,所以這門課更加需要我們課後下功夫、苦鑽研。我會在課後重新将課堂講義看一遍,把問題總結下來,及時解決。也會經常去學校圖書館借閱相關書籍,更好的理解其中的文學意義。德國同學與老師非常樂于幫助我們也非常的有耐心,課下會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解答我們的問題。
在斯圖加特,我參加了許多關于文學的講座,也去看了許多戲劇。我深深的感受到德國人對于文化以及藝術的熱情,這些就像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随着時間推移,發現自己在課上能聽懂的越來越多了,與同學和老師的交流也越來越流利了。這些自己能夠感受的到進步都是前進的動力。
在接下來的學習生活裡,我會更加努力的學習,抓緊一切與老師同學交流的機會,不斷改善自己的學習方法,保持自己良好的習慣,提高自己的德語水平與專業知識水平。
在一向以嚴謹著稱的德國交換學習,我除了學習到了專業知識,也學到了德國人對待學術一絲不苟的态度,不僅為回國後繼續進行學術鑽研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也影響了自己未來對待每件事情的态度。這樣的經曆對于我來說,是終身受益的。非常感謝國家留學基金委能夠給我這次來德國交流學習的機會!
文/孫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