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動态
北航學生赴德國開姆尼茨工業大學交換學習心得(二)
來源: 發布時間:2015-11-05

我是裴垚,于2015年3月28日起,在德國開姆尼茨工業大學德語系參加了為期半年的學習活動。我十分感謝學校和學院能夠給我提供這次寶貴的留學機會,并在此次留學中收獲頗豐。
在開姆尼茨工業大學學習的幾個月裡,我一共參加了14門課的學習,并取得其中7門課的成績。這14門課程分别為德語基礎課:1門德語科技寫作;2門德語作為第二外語課:德語作為第二外語導論,課程設計和觀察;6門德語文學課:以科學視角分析文學;德語文學中的金錢,以《節日之前》一書為例分析叙述理論,中世紀騎士學,20世紀德語文學,弗蘭茨卡夫卡;1門德語交流學課:聲音和交流;1門德語語言學應用課程:不同文化間的手勢;1門德語翻譯課;以及2門英語課:英語C1,跨文化交流。
除此之外,我還抓緊時間,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深入的課後學習:廣泛涉獵德語原版書籍,與德國同學一起進行小組讨論,并做課堂展示。所閱讀主要作品有弗洛伊德《夢的解析》;卡夫卡《饑餓藝術家》,《審判》,《城堡》,《鄉村醫生》等幾乎所有重要作品;20世紀重大德語文學流派作家的主要作品近10部;艾克曼關于語言與情緒關系的著作;不同文化手勢對比的相關學術論文;關于中世紀騎士格鬥藝術的論文;《尼伯龍根之歌》;施托姆的中篇小說《茵夢湖》以及相關學術論文等。其中,《夢的解析》是20世紀德語文學這門課中最難也是最重要的一部作品。雖然作為一個外國人,有着語言上的困難,我卻帶着刨根問底的精神,和對精神分析學的強烈興趣,選擇了這部讓以德語為母語的同學都感到困難的作品,作為自己的報告題目。我花了半個月的時間,吃透了其中最困難也是最重要的第七章《夢的細節步驟》(德文原版),并成功的用書中的關鍵詞條理清楚的在課堂上為德國同學介紹了其中理論。值得一提的是,當我與負責其他章節的德國同學讨論書中問題時,我發現自己的德語水平不僅完全能夠達到和他們順暢交流的地步,更可以反駁他們的觀點,有條不紊的講述自己的理由,并得到對方的認可。
在聲音與交流課上,我又是選擇了最困難的題目之一《語言與情緒》,介紹艾克曼的抽象理論。再此,我再次發揮自己優秀的德語能力,順利而條理清楚的講授内容,得到了最高分1.0分。在課程設計與觀察課上,我根據自己幾年的英語辯論經驗,将德語辯論引入課堂。當我做完展示的時候,老師的評價甚至震撼了我。我至今還記得她的話:“你的演講大大超出了我的意料,沒想到它竟然會這麼優秀。我感謝你為我們大家展示了什麼叫做真正的課程設計。我希望在座的大家,尤其是以德語為母語的人,能夠向你學習。你的德語實在是太好了,竟然能夠自由的說出如此長的從句,并且從句套從句,這麼自如。”我至今很感謝這堂課,讓我第一次認識到,我自己身上的一個重要潛能,對于任務的管理設計能力。除了老師在課堂上的教誨和我自己的刻苦讀書以外,我也積極參加了一些學術科研活動。首先,我作為唯一的亞洲學生,參加開姆尼茨工業大學的學校寫作社,用德語進行文學創作。在這裡,我認識了一群熱愛文學創作,特點不一,熱愛生活的朋友。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不僅僅是我們一起舉辦的幾次讀書會,還有和十個德國朋友去奧格斯堡的那次旅行。應奧格斯堡大學之邀,我們一行十一前往那裡舉辦讀書會。我的德語小說《雙影人》有幸被選中進行朗讀。小說講述了一個在現實社會和自己理想世界之間被不斷撕扯的男孩的心路曆程。最後我想告訴大家,任何一個人都在一定程度上處在不可調和的矛盾之中,而矛盾的張力不僅僅是藝術創作的源泉,也是推進人類不斷向前求索的動力。這一點是我在德國切身感受到的中西文化沖突的深刻寫照。
除此之外,我還有幸參加了以“夢”為主題的為期三天的第六屆全德青年比較文學大會。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讨論話題的廣泛和個性十足。但是共有的一點都是對文學的熱愛。在這次會議上,我認識了不少有着共同興趣的朋友,大家有着共同的話題,每個人貢獻着自己的思考,這種思想碰撞就會産生更多新的觀點來。這真是一次奇妙的經曆。在德語學習方面最後要彙報的内容也許就是對我那些德國朋友的感激之情了。我還記得,我的好朋友每天來拜訪我,為我整夜整夜講解德語單詞用法,講授德國文學理論;我與好朋友經常見面,為我專門整理很多德語俚語俗語,一條一條為我講解用法;我的好朋友看到我學習德語翻譯沒有基礎專門抽出時間為我補課;我的好朋友看到我考試困難,不顧自己期末時間緊張抽出整天整天的時間陪我複習。都說德國人相對封閉,外國人難以融入本地人圈子。但實際上,這一方面是文化差異,但另一方面,真心總能換來真心。我,作為孤單漂泊在異鄉的旅客,萬萬沒有想到會有這麼多的人來幫助我,無條件的為我花時間,無私的交給我知識,給我勇氣。課堂,自學,活動,交流,這一切都離不開這個德語環境。我于是明白,想取得語言學習上的進步,最好的辦法是将自己的棱角磨平,去融入那個社會,将一切變得自然。所以,在未來的德語學習中,我希望更多地去接觸德語環境,取廣泛接觸德語信息,把生活德語化,德語也就慢慢變得生活化了。
在德國半年,我充滿着感激,感謝祖國,感謝貴國,感謝留學基金委,感謝學校,感謝老師,感謝父母,感謝在我犯錯時包容我的人,感謝在我弱小時幫助我的人,感謝在我無處可歸時收留我的人,感謝花時間陪我的人,感謝邀請我做客的人,感謝時常給我發信息挂念我的人,更要去感謝傷害我的人。我還有很多的問題和不足,但是去感恩也會變成一種催人奮進的力量。
文/裴垚

版權所有: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认证平台)Platinum China 2011 未經授權禁止複制或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