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美國交換期間,我總共選修了四門課程:Readingand Writing in Academic Context(基礎課程),Argument,Style,以及Introductionto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Writing。總體而言,這些課程與國内的課程在教學側重點和教學方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我的四門課程中除了Argument都是寫作相關。
1. Readingand Writing in Academic Context
基礎課程主要講授了總結、比較和觀點類文章的寫作方法。與國内同類課程相比,這一門課的課堂内容進度相當慢,可以說是一個知識點一個知識點地講解。作業也并非整篇寫作的練習,而是将閱讀、寫作的步驟分成許多小作業,一步步完成。我個人認為這樣的教學對于大一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升和練習更加有效。
2. Style
而另一門寫作課程Style側重于如何準确、清晰、簡潔地寫作。這門課程的練習并非僅僅是寫作練習,而是要求學生對現實生活中不恰當的企業、政府或是學校文獻進行修改和分析。這樣學生不僅掌握了寫作的技巧,更能深入理解作者和讀者的定位
3. Introductionto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Writing
Introduction to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Writing則是側重于不同情境下的寫作。這一門課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學期中我們完成的四個項目,都是可以作為個人寫作樣本或是對個人發展極有用處的項目。
其中一個項目是完成一份自薦信和簡曆。我在老師的指導下不僅在簡曆中突出了自己的優勢,更是在自薦信的完成過程中認識到自己的未來發展興趣所在。之後憑借這份自薦信和簡曆,我申請到了數個心儀的實習崗位。
另一個項目還要求學生寫作一篇人物報道。為了完成這個項目,我采訪了北航13級前往卡梅交換、現已成功申請卡梅博士的王亦杉學姐,并在跟她的交流中得到許多寶貴的建議。
此外,還有一個項目要求三至四個學生為一組,完成一份提案。許多學生通過這個項目積極地向學校提出建議,比如如何改善學校飲食,再比如我們組提出的如何更好地建設學校的心理健康服務。我認為這樣的形式既能讓學生練習寫作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責任感、為學校或社會的發展做出切實的貢獻。在往年這一個項目的實行中,就有不少學生的提案被學校采納,有些學生還成功地在匹茲堡開設了自己喜歡的期刊。
4. Argument
這是我所有課程中難度最高的,也是我感受到中美教育差異最明顯的地方。這門課有兩個研究生(其中一個是王亦杉學姐)與我們一起上課。一個學期中課堂發言和在線讨論的分數超過了百分之五十。而我最擔心的的地方是,ProfessorCoulson明确表示發言和讨論的次數不重要,重要的是質量。他會認真地閱讀所有的在線讨論内容,這就要求所有學生仔細閱讀所有的書目,更重要的是提出自己的見解和問題。上課大部分的時間也都是由學生的發言構成,Professor的話隻是作為引導和補充。所以上課的發言至關重要,如果發言離題或者沒有意義,很容易就偏離大家讨論的範疇而被忽略。觀察了一周大家的發言後,我也開始積極加入課堂的讨論中,并在學期的最後得到了教授的高度肯定。
整個學期結束,我在學習方面感受到最明顯的不同就是教授對于閱讀和讨論的重視。他們不會過于在意語言,因為學生可以尋求GlobalCommunication Center等學生中心的寫作指導。他們也不會過于在意觀點的正确與否,因為很多情況都沒有一個标準的答案。他們更重視的是學生是否真正讀懂了材料、有自己的觀點并且能夠論證自己的觀點。在觀點的論證和讨論中,學生們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識,并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撰稿人:李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