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謝北航給我們提供這次赴俄羅斯交流學習的機會。這并不是我第一次去聖彼得堡。本科大三的時候,我在莫斯科交流了整整一個學年,期間當然就去過聖彼得堡。那是一個五月份,寒風仍然凜冽,但是天氣卻是出奇的美好,在藍天和白雲的映襯之下,這座位于歐洲的城市以其歐式的建築、無比美好的風景深深地吸引了我。從那以後,我決定以後一定還要再來一次。終于在2016年9月12日,我要和那個印象中心心念的彼得堡見面了。這次我不是一個遊客,而是要去進行三個半月的學習交流。出發的時候,我便知道,這次我一定要更加深入的了解彼得堡。
進入彼得堡海關的時候,随便問了辦理入關手續的俄羅斯小帥哥幾個問題,被誇獎俄語很好,内心不禁暗自竊喜。一下飛機,便有一個美麗開朗的俄羅斯女孩兒來接我們,是一位學漢語的俄羅斯大二的學生。她熱情地幫助我們辦理了住宿和學校的各種手續。彼得堡的學習生活就要開始了。我知道,這是一座完全不同于莫斯科的城市。很多人覺得莫斯科更有俄羅斯的味道,無論是從建築風格,還是從風土人情,莫斯科确實更像是俄羅斯的城市;而彼得堡,更歐式,或許可以說更“洋氣”。雖然我愛莫斯科,但我也深深地被這種“歐式的洋氣”所吸引。
我們的宿舍樓裡面幾乎沒有中國人,這就是一座俄羅斯學生的宿舍樓,鮮有外國學生。一推開宿舍,發現自己的室友是俄羅斯人。之前并沒有和俄羅斯人這樣在同一寝室裡面生活過,内心還是有一點忐忑的,因為畢竟生活作息和文化習慣都各有不同。但是俄妹很熱情地主動進行自我介紹,幫助我整理床鋪,讓我感受到俄羅斯人的熱情。說到俄羅斯人的生活作息,的确和中國人的作息有所不同。俄羅斯的年輕人比較喜歡晚睡晚起。宿舍的關門時間是淩晨一點,廚房關閉時間也是淩晨一點,半夜十二點甚至淩晨三點都還能聽到走廊的喧鬧,冬天的時候大家基本都是十點以後起床,所以很容易就被“傳染”這樣的習慣,需要時刻控制自己的作息,做到生活規律。聖航有很多教學區,我們上課的教學樓距離宿舍不是很遠,需要坐三站的公交車,其實還是很方便的。有趣的是,在俄羅斯上的第一節課竟然是俄羅斯人的漢語課。因為當時課表安排出了問題,我們就順路和接待我們的俄羅斯同學一起上了一節漢語課,順道感受了一下學漢語的俄羅斯人的課堂是什麼樣子的。作為一個漢語是母語的人,旁聽漢語課是很有趣的體驗。有一些叫不準的問題,俄羅斯老師也會來問我們。課上我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大二的學生對于開口說漢語這件事還是很腼腆的。使我想起了當年我在大一大二的時候,幾乎也沒有開口說過俄語,直到出國交換的時候,才剛剛開始講俄語。不過還是有俄羅斯學生主動用漢語做了自我介紹,并且語音語調都還不錯。
在學校我們選了幾門課,其中有的課是對外國人設置的,其實内容還是很簡單的,但是班級都是外國人,可以和外國學生一起交流。另外,我還去向系主任要來了語言學方面的課表,去聽了一些語言學方向的課程。發現俄羅斯本科生學的課程和國内研究生學的課程很多都是一樣的。國内本科期間主要在學語言本身,而俄羅斯學生并沒有這個需求,在本科期間就已經學習語言學史、語言文化學等我們在研究生期間才開設的課程。上課内容其實還是基本都可以聽懂的,除了一些術語不了解之外,并沒有很大的交流溝通障礙。業餘時間,當然少不了遊覽城市。剛到彼得堡,天氣并不是很好,經常陰天,并且狂風大作,天空經常一片是蔚藍,一塊是烏雲。但這樣并沒有影響我們的出行計劃。有經驗的同學告訴我們要趁着十月底之前把室外景色都看完,于是在九月和十月我們就抓緊時間逛遍了彼得堡。果然,彼得堡還是我印象中的那座美麗的城市。第二次來和第一次是完全不一樣的心情。第一次更多的是興奮和新鮮,第二次則是一種熟悉和親切的感覺。那是一種這裡我來過,那裡也來過的故地重遊的喜悅感。走過很多城市,見過很多風格的建築,彼得堡依然是我最愛的幾座城市之一,處處都是風景。冬宮博物館、夏宮、涅瓦河、滴血大教堂、喀山大教堂、以撒基輔大教堂、馬林斯基劇院、開橋等。走在涅瓦大街,總會有人主動和我們搭話。有人會和我說俄語,有人和我說英語,我的回答一般也都是根據對方的語言。趁着天氣好的時候,一定要拿着相機出去拍照,才對得起這美麗的城市,說不定還能交到朋友。短暫的三個半月很快就過去了,收獲了和世界各地小夥伴們的友誼,開闊了眼界,讓我更加了解了俄羅斯人的生活和這個國家。以後有機會,我仍然會再去俄羅斯,再去彼得堡。
文/叢敬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