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十二早上六點的飛機,抵達國内。不知不覺間六個月的海外生活轉瞬即逝,感觸很多。趁着記憶還算鮮活,寫點東西記錄一下難忘的德國生活。
回頭一看,時間仿佛跳躍回了十月初,看見了趕在出發前才剛剛辦好留學基金委手續的我,看見了出發前由于種種原因住宿還沒有着落的我。第一次一個人坐飛機的我,第一次出國的我,就這樣懷着對未來半年未知生活的擔憂和不安,踏上了德國的國土。
目的地是德國南部的汽車城、奔馳的總部,斯圖加特。由于沒有直達的飛機,國航在慕尼黑降落,換乘漢莎航空。忐忑、不安,在慕尼黑機場的候機大廳我第一次用德語和當地人交流,然後驚訝的發現自己說的顫顫巍巍的德語别人能夠聽懂,就開始變得越發自信起來。一個小時過後,下了飛機,抵達斯圖加特。
還記得清晨的斯圖加特下着小雨,我提着兩個箱子在人群中快速地穿梭。德國出租很少,有的還需要在指定地方搭乘,所以我選擇去換乘地鐵。在德國,買地鐵票是一門學問,自動售票機上有十多種票,适合不同的乘車情況。顯然,剛來德國的我對此一竅不通,所以麻煩好心的德國大叔買了票,把我送到了乘車口,踏上了去市中心的列車。
幾站過後,終于聽懂了地鐵的報站,于是驚訝的發現下一站就是目的地,手忙腳亂的整理好箱子,站到了門口,學着别人的樣子按下了門上的下車按鈕,下了車。這是我剛來德國學到的另一件事,下車要提前按下車按鈕。
找好的臨時住宿就在市中心旁邊,打開谷歌地圖,拖着箱子,在繞着一個公園轉了兩圈以後,我終于找到了我來德國的第一個落腳地,一個價格昂貴的日租私人學生公寓。在德國,所有的手續都需要以落戶為前提,而有了長租合同和房東的文件,才能去辦理落戶。于是剛來德國的前幾天,找房子成了我日思夜想的第一要務。
斯圖加特是全德國最難找房子的幾座城市之一,又值開學季,房子供不應求,即使有着高昂的房租。網絡上一封封的詢問郵件杳無回音,于是那幾天我幾乎跑遍了學校食堂和教學樓的所有小廣告粘貼闆,一張張仔細的查看、聯系房東,約時間、甚至跑遍了所有斯圖加特的周邊城市去看房。德國的公共交通網很發達,周邊的城市也能通過地鐵相互來往。不過所幸最後找到了一個位置還不錯的私房,沒有任何猶豫地簽下合同,結束了“無家可歸”的生活狀态。
于是接下來的日子開始慢慢步入正軌,落戶、報道,經曆了九九八十一難的選課,發現自己最終開始适應這座城市的生活。由于錯過了選課的日期,和在中國相同,隻能去麻煩教務老師選課。想選的課很多都名額已滿,于是決定每一節課都去旁聽,期待能夠好運,得到一個課程位置。很幸運,斯圖的老師都很可愛、樂于助人,所以大部分課程最終都如願以償。于是在忙忙碌碌,滿懷忐忑的第一周過後,正式的學習生活開始了。
斯圖的課堂與國内不同,整個教室的座位呈環形,課上大家暢所欲言,老師也樂于回答每個學生提出的問題,并眉飛色舞的做出講解。課堂上學生的參與比重很大。我還記得我一位非常喜歡的老師,在剛開始的幾周,還讓我們把在課堂上想了解的知識,通過郵件告訴她,而她則根據反饋來調整課程内容。學什麼,由我們自己來決定。老師和學生亦師亦友,我想,這是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地方吧。
課堂興趣展示、博物館參觀、音樂劇欣賞,以及對各種建築遺迹的實地考察穿插在知識的介紹當中,把學到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我對知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樣,也逐漸開始感受到了德國動人的文化。
于是自己也試着走遍了城市的很多角落,參觀畫展,看話劇,走進電影院看一場德語電影,交了很多來自天南地北,膚色不同、語言不同的朋友,經曆了書中“treat or trick”的萬聖節,以及德國最盛大的節日,有着十幾天假期的聖誕。以及,終于一切塵埃落定,現在的我,寫着這篇文章。
在我看來,交換的經曆帶給我的不僅是一個海外求學的機會,更是一個提升自己、豐富自己的過程,我覺得我很幸運,也收獲了很多。
這就是這座城市給我留下最初的記憶,也是我對德國的最初印象。一個魅力的國家,一座美麗的城市。
Ich liebe die Stadt. 我愛這座城市。
文/王梓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