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動态
北航學生赴俄羅斯莫斯科航空學院交換學習心得(二)
來源: 發布時間:2015-03-05

2014年9月9号,中秋節的第二天,我帶着親朋好友的祝福與牽挂踏上了飛往莫斯科的航班,心中既有不舍,又充滿了期待。為期四個月的交換學習拉開了序幕。經過八個半小時的長途跋涉,我們終于抵達了莫斯科的謝列梅捷沃機場,這是我第二次來到俄羅斯。雖然早已疲憊不堪,但走出飛機的那一刻,還是難以掩蓋激動的心情。我和同學相視一笑,莫斯科,我們來了!
我們先抵達了宿舍。這棟樓裡有俄羅斯學生,也有各個國家的留學生,我們隔壁就住着三個馬來西亞女孩兒。以前見到外國人都是用英語問候,現在不同膚色的同學都在對我們說俄語,還真是前所未有的體驗。宿舍樓後面是一片廣袤的森林,遠遠望去有一種把人吞噬的力量,仿佛就是知識的海洋,讓人心生敬畏;走進森林,才會發現原來這裡有另一番景象:松樹、桦樹、還有各種叫不上名字的樹木郁郁蔥蔥,有時會在樹下看到大片的蘑菇,我想起來了在市場裡有很多提着籃子賣蘑菇的老奶奶。聽說俄羅斯人酷愛采蘑菇,每年夏末秋初,就是他們采蘑菇的季節。在茂密的樹林裡,人們興奮地收集着這種大自然的饋贈。俄羅斯人把采蘑菇叫做“安靜的狩獵”,因為不是家裡沒吃的,而是因為他們喜歡親近大自然。在這裡,我不僅感受到了俄羅斯人對自然的熱愛,也體會到了他們懂得享受生活。早晨,經常可以看到有人帶着狗在林中的小路上慢跑;陽光慵懶的午後,媽媽們帶着孩子在森林裡嬉戲;周末空閑時,俄羅斯人喜歡叫上三五個好友,在林子裡喝酒烤肉。森林顯然是一個天然氧吧,供人們放松身心。從初秋到深秋再到冬天,我看着它從綠變黃,最後變得雪白,終于明白了為什麼在俄羅斯有像列維坦一樣的畫家。置身于此,畫出的不僅是風景,更是人生的感悟。
莫斯科航空學院離我們的宿舍很遠,需要一個小時左右的車程。途中我喜歡觀察俄羅斯人,喜歡“偷”聽他們說話。在俄羅斯許多公交司機都是女性,這跟國内很不一樣。但無論是男是女,他們都不會急着讓乘客上下車,有時還會在站牌多停留一會,等着遠處一路小跑的人。成年人會自覺地給老人和孩子讓座。在公交車上很少有人大聲說話和吃東西,曾遇到過因為大聲講電話而被俄羅斯大媽厲聲訓斥的年輕人。還記得有一次暈車,我剛剛把頭靠在前面的椅背上休息,就有一個俄羅斯姑娘問我怎麼了,需不需要口香糖。留學在異國他鄉,這個小小的舉動足以溫暖我的心。在莫斯科等地鐵時,人們不會排隊,隻是散亂的站着,當車門打開的時候,反倒不會有人推擠,而是井然有序的上車。下車的乘客會提前一站就在門邊準備,把座位讓給其他人。這裡不得不提到莫斯科的地鐵,它被公認為世界上最漂亮的地鐵,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地鐵系統之一。地鐵站的建築造型各異、華麗典雅,多用五顔六色的大理石,花崗岩,陶瓷和五彩玻璃鑲嵌,享有“地下的藝術殿堂”之美稱。坐在地鐵上跟在北京坐地鐵的感受完全不同,用風馳電掣來形容最恰當不過了。
學校我們選了幾門課,同時還會跟着不同年級的同學“蹭課”聽。鑒于上一次的出國經驗,我知道想要口語有所長進,就必須要克服心理障礙,主動跟俄羅斯學生搭讪,所以每到一個新的班級我都會先觀察這個班級的活躍分子,然後上前跟他們聊天、介紹自己、讨論并且回答一些他們感興趣的話題。這個“戰術”很有效,尤其是針對大一的學生。上過幾次課後,我們已經有一些朋友了。剛開始上課時覺得很吃力,因為其他都是俄羅斯學生,老師語速很快,也有很多生詞。後來我幹脆坐到關系好的俄羅斯學生中間,有跟不上記的筆記就看旁邊同學的,不懂的詞一下課就直接問,學習好的同學會很樂意幫助你,這樣堅持了三個多月,俄語水平明顯比剛來時有了進步。俄羅斯大學裡老師的平均年齡偏高,甚至有些人一生都奉獻給了教育事業,學校裡頭發花白的老人随處可見,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老教授去世,他的訃告貼在了教學樓中顯眼的地方,上面寫着他一生的貢獻、葬禮的時間和地點,訃告下面還粘着一朵康乃馨,這些都體現了對老師、對教育的尊重。
在莫航幾乎每一座教學樓裡都有小餐廳,我們的午飯一般是在學校解決的,這大概就相當于國内學校的食堂吧!但是俄羅斯學校的食堂安靜、精緻、整潔,在這裡吃飯就像在自己家裡一樣,好吃又不貴。也有同學自己帶飯到學校來,坐在餐廳享用自己的午餐,吃完飯連垃圾一起帶走,去上下一節課。為了更好地融入這裡的生活,我加入了莫航的藝術團,為新生晚會準備節目。排練期間,我跟着歌曲組的同學們一起練聲,看他們跳舞。我的中文歌曲吸引來了很多小夥伴,他們不但對中文感興趣,還對中國的音樂很感興趣,與他們的交流也讓我的俄語水平有了進一步的提升。老師說我是第一個在新生晚會上表演的外國人,我不好意思的告訴她,歌曲是無聲的語言,為我帶來了朋友。最終的新生晚會上我被授予了“天使般的聲音”的榮譽稱号,令我感動的是,紀念T恤上的字居然是用中俄雙語寫的!
由于2014年暑假俄語系承辦了“中俄大學生文化交流營”,所以初到莫斯科的時候已經有很多老朋友在等我們了。八天的時間雖短,但是北京和北航卻給他們流下了深刻的印象,架起了中俄交流的橋梁。這一次我們的到來受到了他們盛情的款待,我們和俄羅斯朋友一起去紅場、阿爾巴特大街、航空博物館,吃飯時一起講述在中國的趣事。相信無論時間過去多久,再相聚時,我們心中還會是滿滿的感激與感動。如果說這裡的俄羅斯朋友們用他們的熱情來感染我們,那麼在莫航的中國留學生們則帶給我們家一樣的溫暖,新年時大家一起包餃子,仿佛是在中國一樣,生活和學習上瑣碎的事情也得到了他們無微不至的幫助,臨走時,大家都已經成了好朋友。
四個月的時間不短也不長,短在還有許多沒去的地方沒做的事;長在這段經曆足以用一生的時間去懷念,但隻要珍惜了每一天,就不會有遺憾。感謝在這裡遇見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莫斯科不相信眼淚,我願留下最美的微笑!
俄語系2013級研究生 姜楠

版權所有: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认证平台)Platinum China 2011 未經授權禁止複制或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