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動态
北航學生赴台灣政治大學交換學習心得
來源: 發布時間:2018-05-23

 

一、初來乍到

這學期,偶交換去了台灣政治大學。一下飛機,撲面的就是讓人嗲軟腿的台灣腔和帶着水汽的熱帶空氣。對台灣的印象就是它的古早味,沒有三裡屯的現代感,沒有那種高樓林立的蓬勃感覺,但就給人一種慵懶舒服的感覺。就記得第一天,我進了711便利店,自動門一開,哈喽~歡迎光臨seveneleven,有什麼喜歡的自由選購喔~”女店員細聲細氣的台灣腔瞬間飙起了我一排雞皮疙瘩,想說我就個同性普通顧客,這種暧昧的語氣真的讓人需要緩兩秒,啊也确實會被軟化,也可能在北京呆了幾年,習慣了大卷舌的翹舌音和飛揚的兒化音吧。這就是我對台灣的第一印象吧嗲,古早味和濕熱的氣候。

 

二、融入環境

論學習,台灣的課堂總讓我覺得有種矛盾違和感。政大同學雖說遲到,但一般一放下書包,掏出課本,就真的是開始認真聽課,老師牙縫裡的細微知識點,都會飛也地抄下來,讓我這個習慣了期末啃老師考試要點,平時上課筆記随緣的交換生,真的有點shock。而且,台灣的上課方式有點像我們的高中,老師不會把ppt翻到飛起,而是每頁翻前都會問抄完了咩?抄完要翻咯。真的是會照顧到同學們的進度。然而,考前就比較讓人心塞語塞了,老師柔柔一句考試就考我們平時上過的哦,上課講過的和同學們的展示都要複習哦,都可能是考點呢。考點總結呢?考試範圍呢?内,都是烏有。淚流。而且,自從上大學後,一考完試,我就有種解脫的感覺,反正看不着卷子,那還要廢腦細胞想啥。但在政大,讓我又一次直視了一次被紅筆洗刷過的試卷啊啊啊,而且政大老師真的是認真批改,在卷子上劃線還帶寫評語的,真的讓我受寵若驚了一番。再有,台灣的老師一般都十分随和,課下話題一般無學術無作業,而且還興奮地說自己最近在看XXX韓劇,那男主blabla。課上也一般不說自己的牛逼造化,甚至考前還嘻嘻哈哈地說我以前啊,也和你們一樣,在大學裡,就考前才端坐在圖書館裡念課本。教授不再是一個遠距離的形象,可能蹲學生旁邊吃便當的那個衣冠楚楚的男子/女子,就是你的教授。課上也時不時的會聽老師們飙幾句台語出來。

 

三、漸入佳境

論吃,在台灣,你會發現便當無處不在,已經形成了一種便當文化,哪裡何時都能吃便當,課前吃便當,課中膽子大的也扒兩口,課間吃便當,開會吃便當,蹲路邊吃便當。那個被橡皮筋捆着的方塊紙盒就是台灣人們的早餐,午餐,晚餐。當我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不由地對那方塊紙盒有了點崇敬的心理它裝的可是台灣人的食糧啊!一開始不習慣,後面到了期末,我也嚣張到老師一扭頭寫起闆書,我也學會抓緊機會低頭扒拉兩口飯菜,瘋狂咀嚼。而且台灣夜市也十分風靡,但在我眼裡,夜市就是大陸版的集合路邊攤。但不得不說,台灣人在吃這方面确實有着很大的腦洞,冰淇淋可以包在薄餅裡,湯圓可以卡在冰槽裡,芋泥裡夾着鹹蛋黃所以,周末大可揣一個鼓鼓囊囊的零錢包,裡面裝着哐當作響的硬币,夾着個人字拖,沿街吃下去,不需要形象,吃得動就行。

 

四、輕車熟路

論玩,台灣應該也是個絕佳寶地。文藝一點呢,台灣會有很多展,像台北美術館,當代美術館,就會定時換着主題地辦展。就連一些景點,像中正紀念館,一些空缺的館區,它都會被塞一些個人展。在台北文創點也不少,像就有兩大文創園區松山和華山,還有一些比較零星隐匿的文創村落,比如寶藏岩,四四南村,剝皮寮老街區。喜歡電影的呢,除了正常的電影院外,台灣和還有二輪電影院。150台币,給你蓋個手印,你就可以在電影院裡賴一天,中途餓了還可以去旁邊的甜點店小吃店裡墊一下肚子,然後捧着肚子又膩歪在電影院的某個角落裡,看下一部電影。喜歡曆史的呢,就可以去青田街區領略下殖民時期日本家屋建築,或者去大蹈埕感受一下繁華後的沒落。如果想去看海,可以去墾丁騎着台小機車,吹着海風,沿着海岸線,感受下台灣的輪廓。也可以去花蓮的七星潭,堆幾堆鵝卵石,順帶下海,感受下太平洋。如果你意氣風發,又有漢子體質,騎車環島也是不錯的選擇。

 

結語:喜歡有着綜藝效果的台灣新聞,喜歡語氣詞綿長的台灣腔,喜歡人頭湧動的夜市,喜歡自來熟的台灣人,喜歡腦洞大開的台灣小吃,喜歡台灣的古舊和幹淨,喜歡台灣的慢節奏,喜歡感謝有這次交換機會,讓我深切感受了番台灣。還有,台灣,我還會再去滴!!!一定!!!

 

撰稿人:顔瑾

版權所有: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认证平台)Platinum China 2011 未經授權禁止複制或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