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與莫斯科航空學院是兩所關系十分密切的學校,感謝學校向我們俄語專業研究生提供這種交流學習的機會,讓我們親身體驗在俄羅斯學習與生活的經曆。2016年9月18日,從首都北京出發,飛向此次交流學習的目的地俄羅斯莫斯科。距離上一次前往俄羅斯,首先發現不同的便是入境卡不需要自己手寫,而是邊檢員在檢查護照時用電腦打印出來。在機場,莫斯科航空學院的外辦工作人員已經在機場準備多時,首先我們一起乘車前往宿舍,辦理宿舍的入住手續,在一路上我的心情依舊十分激動,我想看一看這個被整個西方國家所排擠的俄羅斯現在的國内究竟是什麼樣子,一路上我的雙眼一直望向窗外,發現莫斯科與受西方制裁之前相比并沒有太大的變化,一切都像以前一樣井然有序。
起初,感覺這次交流怎麼會去了一所學院,而不是一所大學。最開始的我從名字上有一些先入為主,但是後來通過與這邊的博士研究生交流過程中發現,這所莫斯科航空學院并不簡單,雖然是以學院命名,但是其在航空航天方面的影響力相當于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一樣。在新中國剛剛成立之初,國家各項事業百廢待興,我們都知道當時的蘇聯向我國派出了大量的專家學者,教我們如何搞生産弄建設,這其中,首批前往中國進行援助的蘇聯專家隊伍之中,就有莫斯科航空學院的教授。
無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主宰蘇聯空軍雅克式戰機、圖波列夫轟炸機,還是冷戰時期震驚全世界的米格-29與蘇-27戰機,這些飛機設計局的主要創始人雅科夫列夫、米高揚、蘇霍伊都曾在莫斯科航空學院學習或者教書,如今的莫斯科航空學院的對面就是著名的米格設計局。這所學校,僅僅從外觀上來看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冷戰後被蘇聯人遺棄的廢舊倉庫一般破舊。但是,當我走進每棟樓的内部時,我卻被眼前所看見的景象所震驚。這哪裡還是一所學校,這就是一座航空航天博物館。無論是讓F-16聞風喪膽的米格-29,還是在各項指标均優于美軍F-15的蘇-27戰鬥機,都停放在這外觀看起來就像廢舊倉庫的教學樓裡,每一位教授會帶領自己的學生就在這些飛機面前向學生們講解飛機的構造與設計原理。在航天領域,各種型号的運載火箭發動機以及航天器都可以讓這所學校裡的學生随意參觀。
航空航天,就是人類的飛天夢,從古至今人們都曾經幻想過自己可以像鳥兒一樣自由的飛翔。而在莫斯科,你可以親身體驗這種雙腳離開地面那種劃過天際自由飛行的感覺,高空跳傘這雖然已經屬于極限運動,有的人會說這很危險,恐高不願嘗試,但是對于喜歡航空航天的人來說,這是體驗飛行最簡單的方式。莫斯科的航空業發達之處在于莫斯科郊外的各個小鎮都有自己的航空飛行俱樂部,在這裡你可以親身體驗從四千米高空自由落體運動,體驗準備跳出機艙時的那種心跳與縱身一躍的勇氣。除了航空業的發達,在莫斯科會展中心還有一座宇航員博物館,在這裡可以參觀到各種型号的宇宙飛船,近距離體驗太空艙的内部環境。可以說莫斯科是航空航天愛好者的天堂。這次的莫斯科之行,除了增長自己航空航天方面的知識,對俄羅斯的航空航天事業發展有了相關的了解之外,自己的專業水平也提高了很多,與之前相比,這次來莫斯科很快就适應了俄語的大語言環境,适應的時間大大縮短,而且聽起來更加清晰,即使有不會的單詞,自己也可以通過聽到的音來查詢相應的單詞
幸福的時光總是短暫的,轉眼間時間已經到了歸國的日期,雖然對莫斯科航空學院有百般的不舍。但是交流學習的目的,在于看見他國的強大,發現自己的不足,以為祖國建設為己任,為我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這次交流學習的收獲頗多,這裡内容有限,希望有喜歡俄羅斯航空航天領域的小夥伴積極與我交流心得。
文/ 2015級俄語系研究生 蘇加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