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動态
北航學生赴德國馬格德堡大學交流學習心得
來源: 發布時間:2015-11-05

2月底出發,8月份歸國,近半年的交換就這樣拉下了帷幕。回首交換的日日月月,我我覺得我學會了很多,也成長了很多。交換生活的選擇其實就是對未來的思考和預演。如果打算畢業後出國留學的話,那麼交換其實就是一次很好的機會,讓你提前體驗和适應國外的學習生活,明白自己需要調整的短闆,許自己一個更美好的未來。所以我特别特别感謝學院,感謝學院給我們提供了這麼好的項目,使我們有了一個很好的感受和審視同時提升自我的機會。
為了使自己有一個更好的過渡和一個更好的開端,早在開學前我和雪兒就報名了3月份德國歌德學院的德語強化課程,在歌德學院的安排下入住德國家庭,開始了德國生活的初體驗。
上午參加歌德學院的文化導覽,下午上課,課餘時間或者和外國同學們在那一起努力地用自己學會的德語在那談天說地,或者和下班回來的德國房東聊德國文化德國生活讨論中德差異,或者流連于柏林的各大博物館和那些曆史感沉重的地方......在這段時間裡,我認真地把握住每一分每一秒,努力提高自己的語言水平,孜孜不倦地汲取着德國文化,同時很快地調整了自己的生活節奏,獲益匪淺。一轉眼,入學的日子即将來臨,我和雪兒拖着行李,登上了從柏林開往馬格德堡的火車,開啟了交換生涯的新篇章。
因為已經在德國呆了一個月,所以其實已經基本适應了這邊的日常生活。首要任務就是适應和調整好自己的學習節奏,使自己更好地融入德國大學生活之中。雖然已經不是第一次在國外學習了,但之前留學澳洲的時候太小,除了“想融入要主動”、“想學語言不要中國人紮堆”之外并沒有攢下很多有用的經驗可以用在此次交換生涯中。因此一開始也經曆了茫茫然然的摸索階段,并從中總結出了很多經驗和教訓,在此我想把它們以Tipps的形式列在文末,希望學弟學妹在之後的交換生活中可以對相關事項有一個大概的概念,少走彎路。
随着時間的推進,我也感受到了德國課堂上和我們不一樣的學習氛圍。我們所選的課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Vorlesung,一種是Seminar。Vorlesung是很多人一起上的大課,有點像講座,老師一般會在上課前準備好厚厚一沓講稿,然後把上面的内容講給我們聽。Vorlesung不能提問,所以如果對課程的内容和設置有什麼問題的話,都是下課後問老師或者發郵件。Seminar是研讨課,需要課前看一些材料然後課上大家進行讨論。有些Seminar會安排學生做Referat,老師會提前準備好很多Themen,然後大家自己組隊做自己感興趣的Thema。針對每個Thema老師還會列出推薦的書單,書都能在圖書館二層的Semesterapparat那裡找到。因為老師列的書單一般都比較長,再加上德語不是我們的母語,所以提前準備是很有必要的。我們一般就是和Partner相約去圖書館複印好要看的資料,先分工,然後針對自己的部分做好要點歸納和内容整理。所以說,德國學習的任務還是很重的,尤其是對外國學生來說。我們一定要擺正心态,去德國好好修煉。德國人大多是友善的,所以如果碰到語言方面的問題的話,都可以大膽地詢問同班同學,他們一般也都會耐心地解答。另外,在德國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定要維護你作為中國人的形象,因為很多德國人并沒有去過中國,所以在他們眼裡你的一舉一動往往就代表了整個國家。這個印象和形成的觀點往往會伴随他們很久,再投射到他之後碰到的中國人上。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時刻注意着自己在國際社會中的形象,不要給祖國抹黑。
在放假期間,我也和同學相約着一起背着我辛辛苦苦從中國托運來的登山包去hiking,去探索德國讓人心曠神怡的自然風光。我很欣賞德國的戶外文化。商店裡戶外用品齊全,露營地的設施都很健全和完備。而且在很多地方都有開放給民衆的做了标記的戶外線。和同學一起爬山時,也經常能看到“大人--小孩--狗”的家庭戶外組合或者三五好友的戶外組合。這種幾乎可以說是全民戶外的感覺真的很好。而且在戶外活動中也認識了不少朋友,這種感覺真的很棒。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就到了回去的日子。登上飛機的那一刻,既有回家歸國的喜悅,也有着滿滿的不舍。這一次的交換經曆于我而言,不可謂不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财富。感謝學院給我提供了一次這麼好的機會,讓我能更好地去提升自己的語言水平,更好地去感受德國的文化,同時對自己的專業有了一個更為全面的認識,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理想!希望以後出國交換的學弟學妹們也能堅定自己的理想,好好的珍惜這次交換機會,利用好在德期間的每一分每一秒,為自己許一個更加光輝燦爛的未來!
文/劉瑩

版權所有: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认证平台)Platinum China 2011 未經授權禁止複制或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