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啟程:在正式踏上我的德國學習之旅前,我的經曆充滿着驚奇與挑戰。身為北航疫情之後本專業首批外出交換的學生,幾年前學姐學長們留下的經驗發生了許多變化,未知之事要靠自己一步步摸索;機票改簽了多次,在上飛機的前一天才如願拿到簽證;抵達後錯失大巴,又耗時一天才到達學校,随後迅速投入了語言班的學習中......盡管時間緊湊,但一切都在有序進行。幸運的是來這邊沒有受到時差的困擾,6小時的時差反而幫我養成了早睡早起的作息規律。
2、初印象:我所在的學校開姆尼茨工業大學(TUC)坐落于德國東部的薩克森州——開姆尼茨地區。這座城曾被贊譽為“卡爾·馬克思城”,市中心屹立着一座巨大的馬克思頭像,精美又壯觀,宛如曆史的見證,整座城市散發着深沉的曆史氛圍。街頭行人很少匆匆忙忙,更多的是牽着狗散步、在草坪上悠然讀書,以及周日是德國的Ruhetag(休息日),商鋪全都緊閉,我也曾親曆一次囧事,因周六忘記采購導緻周日買不到食物。這讓我深刻地理解了這座城的鮮明特點就是“慢”與“靜”,每個角落都是一座思考的殿堂,祥和甯靜,沒有嘈雜,正是這樣的慢節奏成為了歐洲最宜居的原因之一。剛開始時,我對這種生活的節奏感到有些不适應,但随着與當地人的接觸,我領悟到,這裡的甯靜并非停滞不前,而是每個人都在按照自己的節奏規劃生活,這也讓我重新思考生活,重新感知時間。
3、學習篇:在語言班學習的三個星期,每天聽着老師用英語講授德語,使我不得不感覺到頭腦混沌。然而,充滿熱情與責任感的老師,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善良友好的同學們,迅速幫我化解了對陌生事物的畏懼。老師并不強迫我們立刻表達個人觀點,亦不容忍我們回避未明的問題。在小組作業要求完成一份Magazine時,其中一位組員當天就做完了所有的内容,異國他鄉的文化不僅讓我領略到了一種“外國式内卷”,也催生了我新的思考,讓我逐漸變得更加堅韌和适應。
4、探索篇:随着十月份德國大學逐漸開學,我的日子也變得愈加忙碌,但我總會有一份内心的期待,去尋覓一方甯靜和美好,這次的目的地是歐洲的心髒——布拉格。漫步在查理大橋上,被古老的城堡、壯麗的教堂環繞;在沃爾塔瓦河畔,我與朋友靜坐,一起聆聽交響樂,伴着夕陽倒映在河水中被一次次揉碎,這些都讓我發自心裡感歎:這座城,魅力四溢!這趟旅程再次證明了在歐洲讀書的幸運之處,幾個小時的火車就能穿越國界,體驗世界的多樣性。
5、結語:這裡的城市如畫,一切都在謹守時光的規律,街頭巷尾充滿着曆史的痕迹,這座城亦充滿了神奇和迷人的文化,仿佛千年的智慧在每一個角落呢喃述說。食物也是一道道的詩歌,香腸、面包、甜點和啤酒,每一道菜都像是對德國文化的一次美味解讀,當我品味這一切,心中充滿了對未知的渴望,對文化的敬意。雖然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我曾感到困惑,但隻要我明确自己來到這裡的目的,不斷地學習、成長,這将是一段難忘的旅程,一個永遠珍藏在心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