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黨建
觀宋慶齡故居-機關黨支部活動
來源: 發布時間:2012-04-16

隻留清氣滿乾坤

——機關黨支部觀宋慶齡故居有感

413,機關黨支部組織參觀位于北京西城區後海北沿46号的宋慶齡故居。故居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間,為大學士明珠的府邸花園。新中國成立前夕,這裡已經荒蕪凋敝。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就計劃為宋慶齡在北京修建一處住所,但她一再遜謝。1962年,周恩來總理受黨和政府的委托,親自籌劃,決定藉此王府花園,精心設計改造葺舊更新,在原來主體建築迤西,接建一座中西合璧的二層主樓,作為宋慶齡的住所。19634月,宋慶齡遷居于此,1981529逝世,共在這裡工作生活了18個春秋。1981516,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授予宋慶齡同志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榮譽稱号。198110月中央決定把此處住所命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同志故居,并由國務院确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宋慶齡故居先後被命名為北京市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中央國家機關思想教育基地、反腐倡廉教育基地。

這裡既保留着王府花園的布局和風格,又融入西方别墅的特點,是一處中西合璧的園林。園内有上百年的西府海棠、兩百年的老石榴樁景和五百年的鳳凰國槐等古樹名木。主樓占地面積并不大,裡面的陳設也很普通,一部分家具還是從宋先生在上海的住所搬來的舊家具。宋先生的書房、卧室、辦公室是一室三用,她的專用廚房也非常狹窄。這與我們想象中的黨和國家領導人的住所相差甚遠。與兩層主樓并排的是一棟一層樓的平房,是過去宋慶齡和工作人員的活動室,現在成了宋慶齡同志生平事迹展覽館,館内展出了宋慶齡生前用過的物品書信以及她不同時期的照片。從這些展出的物品中能感受到宋先生的偉大、慈愛與儉樸。宋慶齡沒有親生的兒女,卻把慈母的愛全部傾注給了全國的少年兒童。在1950年第二屆世界保衛和平大會上,她榮獲1950加強國際和平斯大林和平獎獲得10萬盧布的獎金,她把這些獎金全部捐給創建中國福利會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對婦女兒童事業如此慷慨的宋慶齡,在平時的生活中卻非常節儉。作為黨和國家領導人,她經常要出席許多外事活動,但她的衣服卻非常少,展室裡展出了她常穿的幾件旗袍,為了讓少有的幾件旗袍穿出花樣,她精心為這些旗袍配了七八件馬夾,有些馬夾還是舊衣服改制而成的,其中有一件馬夾是她的保姆從一家服裝廠撿來的218塊粹花布拼制而成的,宋先生親切地稱這件馬夾為百納衣,多次穿着這件馬夾參加國事活動。高貴的宋先生竟如此節儉令人敬佩。

看着這位慈祥的老人生前居住的地方,用簡陋的陳設、簡樸的生活、高雅的氣質、博大的胸懷概括她的一生是最簡單不過的了。我們在這裡由衷地緬懷宋慶齡為新中國奮鬥畢生的光輝業績,追念她為人民鞠躬盡瘁的崇高精神。先生崇高的品德、光輝的業績将會在人們心中永存!

版權所有: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认证平台)Platinum China 2011 未經授權禁止複制或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