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榮幸我能成為一名交換生,獲得到澳大利亞科廷大學學習一年的機會。像是每一個留學生一樣,從緊張茫然,到熟悉習慣。這次的遠行讓我想起了大一暑假時赴香港參加工作實習的社會實踐。與那次短短的一周不同,這次的學習将會貫穿一年,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學習生活,也算是另一種形式的社會實踐。它讓我大二的暑假充實而意義非凡,也會将這份意義持續到我的整個大三學年。這是我生命中迄今為止最重大的事件,也會對我的未來影響深遠。遠赴海外求學,本是那樣神秘遙遠的事,對我來說,正在進行時。
不知不覺,來到這裡已經半年了,一年之期早已過半。從剛到時的不适應、緊張慌亂,到現在早已經熟悉了環境,和寄宿家庭和睦相處。每天往返于學校和家之間,和來自于世界各地的人聊天,開始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聽淵博的教授講着高深的詩作,泡在圖書館翻着厚厚的參考資料,為每一個大作業熬夜推敲。就像是每一個留學生一樣,在空閑的時候想想家,過着或許有些孤單的日子。随着在這個新環境的時間越久,我卻越發的為每天的發現而感到驚奇,繼而期待着新的一天的開始,看到自己新的改變,以及新的發現。
不一樣的城市
我在的城市叫做珀斯,也稱佩斯,是西澳大利亞州的首府。“陽光之城”對于這個澳洲第四大城市真是實至名歸,就算是冬季也常常是陽光普照。正午的溫度會讓你感覺和北半球的夏季無差,熱烈的陽光更是讓人晃花了眼。記得剛來時,最不習慣的是這裡的天氣。有一段時期暴風雨肆虐,大雨瓢潑,狂風呼嘯。可能是陽光太眷戀這座城,不出10分鐘便會雨過天晴。可是沒過多久又會是一副風雨欲來的景象,就好像上帝是個握着開關的調皮孩子,陰天晴天全憑他歡喜。這裡最著名的河有個美麗的名字--黑天鵝。它貫穿全城,最後彙入寬廣的印度洋。占在站在國王公園的最高點上,可以俯瞰到全城的風景,而那河此刻卻又像是一片甯靜的天鵝湖。在那樣開闊的風景中,滿目的藍天碧樹,就像河邊刻着的那句話一樣:你所有的憂愁都會被這河流帶走。
澳大利亞是一個移民國家,這裡有從世界各地遷移來的人,而且很多人有着多血統以及多文化背景。珀斯的大部分人口都是由移民構成的,在街上、校園裡你可以看不同種族的面孔,聽到不同的口音的語言,他們都和諧的生活在一個的環境中。西澳人過慣了安逸的生活,“享受”是他們生活中的一大部分,因此生活節奏也是緩緩的有條不紊的。他們的性格大多都很溫潤,而不缺乏熱情。周六周日的公園裡,總有跑步、爬山、做健身活動的人們;而在這個城市,大概不出1000米就會有一片大大的草坪,有孩童的娛樂設施,也有路人休息運動的大地方。當陽光燦爛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或躺或坐在厚厚的草坪上,曬太陽、讀書、野餐。自從來到這裡,我就愛上了仰躺在綠油油的草地上,看那清透的藍天,偶爾飄過的閑雲,沐浴着暖暖的陽光。
不一樣的學習
到了國外的大學,真正體驗到了這裡的學習環境,才明白原來國外學生的生活遠遠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輕松。雖說課表不若在國内一樣滿當當的,但是每門課的閱讀書單都是長長的一列。課程設計分為講座和讨論課兩部分,在講座上講明一周的學習内容,再在讨論課上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說到上課,當然首要的問題還是語言。和當地的學生相比,他們早已熟悉這樣的教學方式,毫無語言障礙。畢竟我們的英文水平和母語還是有一定的差距,要聽懂每位教授不一樣的口音,各種的專業詞彙,以及包含着文化背景的小幽默,是一件絕非容易的事情。還記得第一次上寫作課,聽着教授滔滔不絕的将文學史上的人物、大作,我在他的長篇大論下隻有一種心情--心如死灰。低落了幾天後,慢慢的我能夠跟上老師的節奏,最初的一個月雖說還是有些吃力,但是我也在努力提高自己,在課下花更多的時間來理解課程内容。
在科廷,我主修的是人文、語言和交流。是這幾門可讓我真正的知道了什麼才是論文。現在想起過去的兩年大學生涯中自己寫過的所謂論文,都不禁發笑。國外的大學極為注重學術專利,對于抄襲作弊的事情嚴懲不貸。每寫一片論文,從你參考的資料到借用的理念,事無巨細,都要在文章中和文章的末尾一一注明。這些“參考書目”的要求十分嚴格,有固定的格式以及排版方法,倘若錯上一個标點,也會造成很大的損失。最為嚴苛的是對于自己以前的論文也不能進行自我抄襲,若被查出,輕者被罰挂科不過,重者會被學校遣送回家。在課程開始之前,學校圖書館會有專門的培訓課程,教你如何鑒别參考資料的價值,從而找到更有意義的學術作品;還有特定的考試,為避免抄襲侵權行為給學生打預防針。這種近乎強制性的考試能夠從頭開始培養學生的知識産權意識,對學生自身或是整個學術界都是有益處的。
不一樣的生活
在家裡時雖說不是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可真的是一點兒都不會做飯。來之前也沒有時間刻意去鍛煉我的廚藝,本以為住在寄宿家庭可以管飯,或者在學校食堂解決一日三餐。可是事實證明這樣是不可行的,生活對你的要求,就是當你到達一定環境時不會也得會。抵達澳洲的第一個晚上,本着“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的精神,我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頓晚飯:醋溜白菜,香腸炒飯。雖然炒菜的過程比較生疏,但就菜品而言我個人感覺還是不錯的,于是慢慢的自己開始摸索做菜的方法。從剛開始的一片空白,到現在已經可以熟練的做出美味的意大利面,煎牛排,或是一些簡單的中式料理。期待着等到回國的時候自己可以為家人做出一桌豐盛的餐點,告訴他們我已懂事長大,可以獨當一面,料理好自己的生活。家人寬慰的笑也是支撐我走下去的一個重要因素。
從11月中旬開始,我踏上了為期1個月的東海岸之旅。第一次一個人的長途旅行,沒有太多的景點研究準備工作,帶好相機帶好電話就出發了。從悉尼開始,北上拜倫灣、黃金海岸,離開新南威爾士州到達昆士蘭州,逛過了布裡斯班、費沙島,直到凱恩斯,最後繼續南下墨爾本,重回悉尼。這趟旅行,大大小小的厄運不斷,手機相機雙雙罷工,畢竟一個人在外有很多不便,但覺得這些磨砺在我所體驗到所感受到的美好面前,變得不再那麼重要。我奔到大海裡沖浪,嘗到鹹的發苦的海水;我在澳式牧場裡扮一次牛仔,騎着駿馬趕着山羊在山坡上撒丫子亂跑;我在大堡礁的白沙天堂裡盡情遊泳,和熱帶雨林裡的昆蟲們鬥智鬥勇;我到太平洋上揚帆出海,燦爛的星空下坐在甲闆上吹着海風體驗一把流亡;泳術不佳的我想着人生也就隻此一次,咬着牙跳進海裡潛水,卻被瑰麗無比的海底世界奪去了呼吸;看到歌劇院的優雅身姿,也折服于十二羅漢的雄偉氣魄……那一個月的經曆,像是在夢裡一樣。我對自己說,這世界滿滿的都是美好和偉大,要抓住機會抓緊時間去欣賞他們,偶爾離開繁瑣的生活,逃亡到夢裡去。
有人說,做一次留學生沒有打過工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漫漫假期除了學習和旅行,總要為自己找些事做。從未工作過的我真正發現了“找工作”這件事的難度。每次将自己精心改了又改的簡曆交到店家手裡時,忐忑不安的總是在想他們會不會看都不看就丢掉。提交簡曆後便是一次次去店裡打問,請問有沒有看我的簡曆呀、請問需要我來面試嗎?不是我厚臉皮,隻是不采取行動隻會石城大海。終于我有了第一份工作,成為了奶茶店的打工小妹一個。開始時緊張會做不好,也被老闆狗血噴頭的罵過,前輩對新手也會有些刁難,隻好自己悄悄拿着單子和做茶方法回家研究。到現今三個月多月,收銀、清潔、煮茶、做茶已經基本全部掌握,看到客人喜歡我做出的奶茶是件很開心的事。打工也不是為了掙那辛苦錢,它是個新的平台,讓我認識更多的人,對社會了解更多,對人生學到更多。
不一樣的居民
這裡的民風淳樸,樂于助人。珀斯的人口很少,以至于初到時對于空蕩蕩的公交車實在是不習慣。每一位乘客上車時都會對司機說“你好”,下車時也會說“謝謝”。乘客和司機之間的互動并不是單單的敷衍了事,而是成了一種習慣。即便是陰天出行,看到司機的微笑心情也會莫名的變好。無論在學校還是在街道上,當你問路時就會有人熱情的給你解答,若是他們剛好有空閑,甚至會親自送你前往你的目的地。西方人和東方人的文化差異真的是很大的,我們在這裡和陌生人也可以随意的交流,路上迎面遇到别人也會微笑的打個招呼,而若在國内的話,大多數情況下别人都不會理解這種做法。有次去超市,我在調貨架上的商品,把書包随手放到了購物筐裡,身邊有一位陌生的女士路過。可她卻停下來,很認真嚴肅的告訴我一定要看好自己的物品,随身懈怠手提包,因為在人很多的情況下可能會有小偷。那時真的是滿滿的感動,他們都是出于好意,為陌生人提供幫助。
我住的街道口上有戶人家,每天去坐公交車的路上都會路過那裡。主人是一對上了年紀的夫妻,丈夫是非洲白人,妻子是馬來西亞的華裔。這個和善的老爺爺總會在院子裡曬太陽樣,一看到我們路過就會打招呼,經常會停下來聊一聊今天過得怎樣,生活是不是習慣。他鼓勵我們和當地人多多交流,不要羞于說話,這樣才能真正的融入到這個新的環境。由于他的妻子是華裔,對于中國文化總是有一種向往。快到中秋節的時候,我對于家鄉的思念也是越來越濃。那天剛巧又遇到他們一家,說到了中秋節也無法和家人相聚。當即就受到他們的盛情邀請,叫我到他家去。有戶鄰居是新加坡移民來的,送了一盒月餅給同胞嘗嘗鮮。女主人熱情的送我一塊月餅,還給我看衛星接收到的中文電視頻道。和他們聊天是件放松快樂的事情,看到這些善良慈祥的長輩們就會想起家中的親人。原來不管在哪裡,自己都被這個世界溫柔的愛護着。
作為一名交換生,到澳大利亞學習一年。這是我生命中迄今為止最重大的事件,也會對我的未來影響深遠。無疑這一年的時間裡,會讓我成長很多。青春的年歲,就是要出去多看看闖闖,多見識下世界,而不能困在早已熟悉的保護區裡,心安理得的接受這一切。非常感謝學院能給我這次機會,老師們的幫助和關心,讓我見識到不一樣的風景,接受不一樣的知識的潤澤。從準備時期到這半年的切身體驗,無論從心智上還是承受力上我已經成長了很多。我相信這次珍貴的經曆會讓我體驗到一個嶄新的世界,在那裡我将會是一個獨立的靈魂,為自己的未來奮力争取。我會好好把握這個機會,不辜負學院及老師們的良苦用心,用認真和知識填滿這彌足珍貴的時光,成長為一個更為強大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