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
莫瑞州立大學交換生心得(二)
來源: 發布時間:2012-09-18


2012年1月4日,在收到Murray State University通知書等資料的近3個月後,帶着北京冬日的寒意,我和張婧怡終于踏上了大洋彼岸的那片土地,開始了我們自己美利堅的探索之旅----一段我們20歲人生路上的新征程。

美國這個世界種族大熔爐以其包容性為世人稱道,美國的大學就像是一個聯合國,在這裡我不僅可以認識到歐裔、西班牙裔、亞裔和非裔等美國本土學生,還可以認識到來自世界其他各個國家的留學生。不同的民族帶來了不同的語言、文化、宗教和思維方式,在和他們的交流過程中,我們在收獲友誼的同時也在逐漸推不同文明的跨文化理解。這半年的遊學交流經曆讓我有了一次徹底的轉變,無論實在學習方面還是生活方面亦或是看待人生方面,我都對自己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和定位。

學習方面:學習我就得努力,因為我可以做得到。
Murray State University在我看來是一個學風不錯的大學,它有着相對寬松的學習環境,課堂上更多的是教授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氣氛非常活躍。然而美國的大學教育模式遠沒我最初想象的那麼輕松。每周12-19個學時的課堂學習看似少,但課下教授卻留給學生大量繁重的作業。此外課堂上頻繁的考試、小測驗讓學生不得不時常複習,不可以到所謂期末的時候再來什麼突擊。美國的大學普遍對學生閱讀能力要求還是很高的,尤是學習文、史、哲的同學都需要閱讀大量的文字。教授通常一節課就能講幾十頁的課本内容,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更多的時候很多知識是需要課下靠自己去學習和體悟的。不得不承認的是,我和婧怡在美國的這半年都非常的努力用功。畢竟對于我們來說,英語并不是我們的母語,如果想要在各科取得好的成績就要比美國本土學生付出更多的努力和精力。而我之所以努力,不光是希望取得好成績,更多的是我相信我有能力在美國大學同樣學的好。我告訴自己:如果能做得更好,為什麼不呢?


生活方面:交友讓我變得快樂,用不同的文化感染自己!

我是一個樂觀,喜歡交友和熱鬧的人。很幸運的是Murray就是這樣一個蘊含着文化的多樣性的神奇地方。這個學校雖然不大,但這裡雲集了很多和我一樣來自世界各國的exchange students,即使是本國本土的學生,他們中也有不少人曾經通過學校的交換項目去到歐洲或亞洲一些國家做過交換生。我喜歡坐在學校咖啡店門口的木桌椅邊,一邊喝着咖啡一邊聽着去意大利交換的美國姑娘給我講述她在歐洲的趣聞,喜歡樂呵呵看美國朋友用他們僅會的幾句中文向我炫耀,喜歡和台灣的同學聊天對比大陸和台灣地區大學教育的種種不同。更得意看到美國學生在嘗到我們幾個中國留學生自制的“簡陋版”火鍋後對中國食物贊不絕口的樣子!中文有句俗話說的好:出門靠朋友!的的确确如此,很多時候當我們生活上需要幫助的時候,比如将我們的大行李箱運送到郵局,比如需要車輛去機場接送、去超市購物等等,這些都是靠我們新認識的那些朋友來幫我們完成的。因此我非常感激能夠有他們在身邊,其實仔細想想這個世界真的很奇妙:在2012年之前這些人的名字對我來說都隻是陌生的,都從未出現在我的生活中,2012年之後我們成為了朋友,而且很多我相信都會是一輩子的朋友!
看待人生方面:新的生活教會我如何看待人生,反思自己:
說實話我是一個戀家的姑娘,非常戀家。從小到大就沒離開過父母身邊,即使是出國也是和父母在一起。這半年的遊學經曆對于我來說是一個新的人生轉折點:我第一次自己離開父母,去到一個新的地方開始一段獨立的生活。新的生活教會了我很多:要獨立,要勇敢,要學會内心平靜,不再浮躁,也要學會有擔當和責任感。
一。自信大方,勇往直前
我曾經是一個非常大膽的姑娘,俗稱傻大膽兒。我敢于去挑戰、去嘗試新的東西、去實現自我突破。但随着長大,我發現自己越來越像那句話所描述的那樣:“時間就像個打磨心志的利器,不動聲色的就把人的棱角磨的圓滑,一點尖銳都不肯留下,然後我們猶如一個個圓溜溜的球,在混沌世界裡滾來滾去…”我就像那個球一樣,慢慢被迫變得圓滑、猶豫、膽怯、顧慮重重、不再果敢、很多時候是處在保守的位置,不願意不想也不敢去嘗試新的東西,我開始變得害怕去改變。來到美國的這幾個月,我發現自己在逐漸回歸那個原來膽大無畏的我。也許正是因為新的獨立生活的逼迫,很多事情我不能再依靠别人,我隻能靠自己。我變得不再害怕,我變得敢于嘗試,我能解開那些束縛去追求一些突破和改變。我覺得這絕對是這次遊學經曆給我19歲奔向20歲成長路上的一份最好的禮物。
二、遠離塵嚣 内心平靜
來到Murray
我發現自己開始學會了内心平靜,不再浮躁。我想這份平靜大概來源于Murray這片平靜的土地。這是一個遠離塵嚣,讓人心靜的地方。不同于大城市每日快節奏浮躁的生活,相對慢節奏的生活是這裡的主題。這裡的人們無時無刻不在享受着這份慢帶來的惬意和平靜。我喜歡這個地方,因為它讓我浮躁的心緒平靜了下來,于是我開始有了大把時間重新去享受生活,享受自然,有了時間去思考反思生活。換一種生活方式,換一種活法,換一種思維,換一種角度,我學會了appreciate life。感謝Murray!
三、treat yourself as an adult,學會對自己負責,對别人負責。
18歲也好,19歲也罷,在美國這個數字對于很多大學生來說标志着絕對的獨立,無論是從經濟上還是精神上。我在身邊很多美國朋友身上看到了獨立、責任與擔當。這是一份對自己的責任感,對身邊親朋好友的責任感,甚至于對社會的責任感與意識。美國的學生自身很獨立,他們會自己打工掙學費養活自己,照顧自己。也許是因為宗教信仰的約束,他們也很愛關心身邊的人,關心弱勢群體,給予他們必要的幫助。學校也經常會舉辦一些的活動将大學與社區緊密聯系在一起。我所參加的Special Olympic Games就是這樣一種反饋社會的活動。學生在幫助當地智障的孩子參與體育項目的同時也被無形中灌輸了一種社會責任感和意識。對自己負責,對别人負責,我發現這是我在之前生活中做的遠遠不夠的。也許是因為獨生子女的緣故,也許是因為之前離父母太近的緣故,我從未做到過真正地獨立。我總覺得自己還是個孩子,有父母罩着,抱着即使天塌下來也砸不到我的那種想法活着。從前,我在潛意識中給了自己太多的借口,總覺得什麼事情我可以去試,但萬一失敗了,我還可以退回到父母身後,有他們幫我,來替我彌補。精神上的獨立,我做的還遠遠不夠好,我真的需要學會有treat myself as an adult這種意識存在!


遊學之大總結:做人要自娛自樂,助人為樂,知足常樂。

20歲的征程,我和婧怡在美國邊走邊唱。這個路上我們經曆了多少困難、坎坷和荊棘隻有我們自己知道,我們又收獲了多少快樂、幸福和感悟也隻有我們自己能體會。記得小時候去教堂,牧師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做人要自娛自樂,助人為樂,和知足常樂。”這麼多年來,我一直牢記這句話,我樂觀我積極,我自娛自樂;我在幫助别人的同時其實也是在幫助自己,收獲一份快樂;我知足常樂,我感恩。是的,我要感謝北航,感謝外院給了我這樣一個機會,一個提高我專業水平的機會,更重要的是一個讓我在20歲成長路上實現轉變的機會。而後者對于我來說是當初沒有設想到的,如今看來實在是太重要了!我要感謝我的父母,感謝他們無論是在經濟上和精神上都自始至終的支持我,是他們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基礎,讓我在這樣的基礎上更好的發展。我要感謝我遇到的所有朋友,無論是在國内的同學,還是在美國遇到的新的朋友,是他們的鼓勵和幫助讓我成長,讓我快樂。最後我一定要感謝一個人:張婧怡。她是好朋友是舍友更是我一直以來最好的搭檔。感謝在國内的時候我們一起辯論,感謝在國外的時候我們還能始終如此投緣,互相扶持互相學習。我們一起不畏艱辛跨越大洋來遊學,我們一起遊曆穿梭于美國各個城市領略大好風光。生活就是這樣,能遇見這樣一位投緣的朋友和我一起分享這半年遊學中所有的一切,能兩人一起共同體味這過程中所有的酸甜苦辣,這便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感謝生活!感謝所有一切!我感恩,我知足!

(文/趙雨湉)

版權所有: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认证平台)Platinum China 2011 未經授權禁止複制或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