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風采
航語實踐 | 返鄉調研之四十載滄桑巨變九十一歲特教情懷
來源: 發布時間:2019-02-22

 

 

   寒假期間,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本科生聯合黨支部為響應學生處關于黨員寒假返鄉調研的号召,開展了以講述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為主題的系列調研活動。 

   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本科生聯合黨支部的董牧歌同志以改革開放四十年之特殊教育事業的發展與變遷為調研主要内容,探訪天津市聾人學校,通過學校發展曆史等内容來深入了解特殊教育這項事業,多方面認識學校發展與改革開放之間的密切關系,感受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在教育方面所取得的偉大成就。 

 

在此次調研活動中,我們聚焦于天津市聾人學校自建校以來的主要發展曆程,聆聽了學校負責人對學校概況、曆史、校風校訓、教學設置等内容的講述;參觀了走廊中的照片陳列,有記錄着學校曆史的老照片也有學生開展各項活動的照片。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的教育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殊教育事業更是在政策和體系上有了較大的發展。20世紀80年代,在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方針下,特殊教育事業迎來了現代化發展的時期。1982年,殘疾人教育被寫進《憲法》。1985年,《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指出,在實現九年義務教育的同時,還要努力發展幼兒教育,發展盲、聾、啞和弱智兒童的特殊教育199012月,中國保護殘疾人的第一部專門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通過。黨的十九大報告更是強調,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從黨的十七大關心特殊教育,黨的十八大支持特殊教育,到黨的十九大辦好特殊教育,這說明黨和國家曆來高度重視教育事業,高度重視特殊教育事業,對殘障人士的教育和發展從法律、制度等多個層面予以關懷、支持和保障。

  天津市聾人學校的前身是1928年由張美麗女士創辦的天津市葆真私立聾啞學校。1956年天津市政府接管并更名為天津市立聾啞學校。1985年,成立天津市聾啞職業高中。2009年,正式更名為天津市聾人學校。目前,學校已經發展成為集學前康複教育、九年義務教育、高中和職業教育、合作興辦聾人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以及承接本市特殊教育師資培訓為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特殊教育學校。以崇德,敬業,砺志,笃行為校訓,學校一直緻力于将其辦成學生們成長的家園和學習的樂園。了解學校曆史,了解特教事業,聆聽學校故事,不僅有助于我們拓寬視野,增加社會閱曆,更有助于我們從一個獨特的視角感受改革開放所帶來的巨大影響 

 

感想:

董牧歌:

   通過此次聾人學校之行,我深深感受到這所學校的發展與變化之大,感受到從事特殊教育事業的老師們平時工作的辛苦,感受到了他們為此所作出的努力。作為一名語言專業的學生,我對手語也産生了一些興趣,曾經學習過一小部分的手語表達。老師們平時教聾孩子們打手語、學各種各樣的知識,從語言開始一步一步地帶領他們認識這個多彩缤紛的世界,我能夠體會到他們的辛苦與不易。同時,我也認識到社會支持的重要性,社會給予殘障人士更大的關懷、包容和支持,不斷進行無障礙化建設,能夠為他們提供更大的發展機會,讓他們能夠更自由地追尋夢想,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

 

版權所有: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认证平台)Platinum China 2011 未經授權禁止複制或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