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風采
航語實踐| 返鄉調研之感慨教育改革發展的四十年
來源: 發布時間:2019-02-25

 

  今年寒假,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本科生聯合黨支部響應學生處關于黨員寒假返鄉調研的号召,以講述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為主題進行了系列調研活動。 

  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本科生聯合黨支部的馬欣毓同志采訪了她的姨奶奶,一名在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執教近三十年的老教師。在春節期間,我采訪了我的姨奶奶,一名在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執教近三十年的老教師。1978年,她畢業于山東曲阜師範學院,随後就職于長清省第八中學,擔任曆史老師,可以說是充分見證了改革開放對于基礎教育事業的影響。她對于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教育改革主要有以下三個體悟:教學方式的突破,教學條件的改善以及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教學方式的突破

  過去一支粉筆、一塊黑闆、一本教材是教師上課沿襲多年的教具,而今現代化教學設備正取而代之。上課用電腦,隻需鼠标輕點,資料應有盡有。從粉筆、黑闆到幻燈片、錄音機,再到實物投影儀、多媒體,越來越多的現代化教學設備走進課堂。現在濟南市幾乎每一所學校都配備了電子白闆或觸屏一體機,長清區2014年就通過了教育部均衡發展區縣的驗收,全區所有學校實現了班班通多媒體,農村學生和教師也都用上了教育的智能信息化成果。 

改革開放40年來,随着信息化進程加快,教師自覺參加全員信息化培訓,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得到提高,教育走進智慧2.0時代。随着時代發展和科技進步,現在的老師需要掌握各種技能,如制作課件,寫一手好字,說一口流利普通話。現在的課堂也不同于以前,那時老師就是權威,灌輸式講解,學生被動接受。如今提倡把學習權利歸還給學生,課堂上師生地位平等,老師主要起引導作用,學生處于主體地位。可以說現在的課堂更尊重學生,學生可以針對老師的問題提出質疑,和老師共同探讨,一起解決問題。

二、教學條件的改善

  改革開放前,不少農村中小學辦在廟堂和生産隊辦公室。上世紀80年代開始,學校才開始按規定重建。90年代,結合布局調整,開始規範校園改造。現如今,随着國家校舍安全工程、薄弱學校改造工程和标準化工程的實施,大量資金投入到學校建設上,校園是越來越安全、越來越美麗。近年來,濟南市為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又先後啟動實施了校舍安全、農村學校改造、農村薄弱學校全面改造、教師宿舍和澡堂建設、教育信息化建設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加大了校園布局調整力度,學校布局更加合理,遠一點的也配備了校車。現在濟南市的中小學校規範整齊,格局優化美觀,已然成為一道風景線。 

三、教學質量的提高

  40年來,濟南市建立了常規教學管理體系,先後開展了新課程推廣、師生教與學的方式轉變研究、初中畢業生學業等級評價、高中新生等級制入學、研究性學習、校本課程開發、高效課堂等一系列教學改革。

  近年來,圍繞進一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建立了集體視導制度,開展了高效課堂創建、一師一優課等教學創新活動。通過推行校園文化建設、文明校園創建等系列德育改革,教育質量顯著提升。随着三類學校創建工程的實施,一批精品名牌學校迅速崛起。長清區更是推出了教育發展十大工程,引入華東師範大學、山東師範大學等高校,以及山東省實驗中學等開展合作辦學,提升了區域教學質量和水平。并積極開展集團化辦學,發揮了名校、強校的輻射帶動作用,極大提升了全區教育的整體發展水平。 

 

馬欣毓:通過這次對老教師的采訪,我對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改革開放前後的教育情況有了一定的理解,我認識到了改革開放深遠的意義和廣泛影響,教育是國家的根本,改革開放不僅給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充足的技術支持,還深刻的改變了教育者的教學思想,更好地培養了适應新時代的人才。

 

版權所有: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认证平台)Platinum China 2011 未經授權禁止複制或建立鏡像